返回第750章 分歧(第2/3页)  动力之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题你们怎么考虑的?

    “是的,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何凯点点头,表示我们其实是做了通盘考虑的:“首先第一点,mk650发动机的价格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商飞集团现在生产的‘tay’mk650-8c发动机全部使用了英国人提供的毛坯件、附件以及成品件,等过几年商飞集团实现国产化之后,发动机的成本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陈耕先生告诉我,届时‘tay’mk650-8c发动机的整体成本将有望控制在涡喷-8的1.5倍左右,而且随着将来技术水平以及总产辆的提升,成本还可以继续下降。

    其次,我们的研发也需要时间,以我们西飞的研发力量和过往研发h6i的经验,差不多需要4到6年才能够完成整个研发工作,我相信届时商飞集团的‘tay’mk650-8c发动机的成本已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再次,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装备,h6的采购量不会很多,每年也就是6到8架,国家的总体需求量大概也就两三百架,相比于歼6、歼7那动辄两三千的采购量,每年多出来的这部分发动机采购成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一点,虽然发动机的采购成本上去了,但空军那边的使用成本却下来了,涡喷8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油耗在1.08至1.49之间,但‘tay’mk650-8c的油耗只在.047至0.72之间徘徊,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油,等于是发动机采购成本的上升又被节省下来的燃油成本给冲抵了,钱从左口袋被挪到了右口袋,或许仍然会有有所提升,但我相信总体多花的钱应该不多。”

    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听完何凯的阐述,航空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们都是点头:确实,一方面h6这种大型飞机可能不可能如歼6、歼7那样大量生产,每年就几架的采购量,发动机这边如果去二十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多花点钱其实也不是接受不了:

    另一方面,也是如何凯说的那样,虽然需要多花不少钱去买发动机,但却可以少花很多钱去买油,钱从左口袋被装进了右口袋,这一反一正,其实总体来说也多花不了多少钱,但换来的确实h6这款飞机整体作战性能的巨大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全是非常值得,只是……

    “何凯同志,你说的这些确实都很有道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商飞集团能够顺利实现‘tay’mk650-8c发动机的国产化的基础之上的,但我们知道,商飞集团刚刚成功点火、现在正在进行150小时测试的‘tay’mk650-8c发动机现在还都是用英国人提供的部件毛坯乃至成品生产出来的,虽然合同上说的是从现在开始再用三年时间实现整机的完全国产化,但谁敢保证三年后、乃至五年后商飞集团就一定能够实现‘tay’mk650-8c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如果届时商飞集团没办法实现‘tay’mk650-8c的完全国产,你们的新h6又该怎么办?”

    国防科工委的一位领导开口了,他一开口,就直指问题的核心。

    这倒不是故意挑刺,实在是这个问题确实无法回避:如果商飞集团的‘tay’mk650-8c发动机一切顺利,届时能够顺利实现国产化,那么还好,哪怕拖延个一两年乃至三四年才实现国产化,那也不是问题,但如果商飞集团迟迟无法实现‘tay’mk650-8c的国产化,那怎么办?

    这方面,国内是有类似的前科的,嗯,而且还跟罗尔斯·罗伊斯有关系,就是西飞的“斯贝”mk202加力型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项目,“斯贝”mk202也进行到了商飞集团‘tay’mk650-8c现在的进度:利用英国人提供的毛坯件、成本件和附件先后组装出了两批共四台“斯贝”mk202发动机,并且顺利完成了150小时试车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