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定军山(三)(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多数从事农牧业,目前已经小有成效,虽不能完全供应全县食品需求,但也能提供很大一部分的消耗了。

    吃完早饭后,邵耀光邵委员在一众随员的陪同下,来到了郊外的一处农场上。此农场是新近开辟没多久的,位于岔路河(即安塔斯河)畔,挨着一片小树林,面积还算不小,土质嘛,就左近区域来说也算是不错的了。对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巴西高原有些地方的土壤质地真的是太差了,急需大规模改良——当然东岸人目前占据着的南端土质尚可,或许是因为森林、草原茂密的缘故吧。不过饶是如此,适宜耕作的土地也仅仅只占到了一半左右(剩下一半需花时间改良,但东岸人自然没这个功夫)。

    “奖励生产、开垦荒地是重中之重,说难听点,以后咱国家万一和葡萄牙人干了起来,保德县可是要就近提供大量粮食、蔬果、肉类和牲畜的,这若是没点农业基础,怕是供应不起来。”梳着一副后世金三胖发型的邵耀光摆着手说道。

    其实,别看军管委员在地方上气焰嚣张、横行一时,可说到底他也就是个中级军官而已,比如邵耀光之父是邵树德,可他目前也才是个中尉参谋军官罢了,在陆军部的大佬们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因此,要想给上级留个好印象,以便将来晋升快速,那么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了——邵耀光此时便是如此,上级前期只给了他一些农具、种子和少量牲畜,外加五千元资金,便让他在下一批移民(超过五千人)抵达保德县时,将全县的耕地面积再大大拓展一番,以便新来移民可尽速投入生产之中,使得将来可能有大军进驻时能提供相当一部分的食品。

    而考虑到定军山一带各方势力杂处的现实,以及保德县自身复杂的环境(天主教徒极多),拓荒移民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邵曙光决定将分配来的移民(主要是清军俘虏)按照一定的编制分成一个个拓荒组,抱团聚居,集体开荒、集体种植、集体防卫。这些移民本就是绿营兵丁,习惯了这种有组织的生活,在组长、农事指导员、警备指导员(一般为老国民)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垦荒种植及牛羊放牧,同时也进行半军事化的民兵训练,且耕且战,立争将这片土地彻底纳入东岸共和国的统治之下。

    “开拓组指导员训练学校也要尽快筹备起来,南边派过来的干部估计也快到了。你们回去后就去各乡选调机灵点的预备指导员,前来县里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方针主旨是贯彻我大东岸之建国精神和开拓精神,培养和磨炼学员,使其具有积极率先献身于开拓事业的资格。同时,学员们在这里学习和训练,也能更好地掌握开拓事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术,体验开拓事业中的各种劳动和艰辛,学会各种实用技术的原理和奥秘。嗯,以上培训、学习费用均由国家财政支出,学员们的食宿由县级财政负担。”邵耀光理所当然地说道,“对了,你们回去后也给我上点心,推荐上来的学员若是太不靠谱我可是要发飙的,你们看着办吧。这事不容马虎,谁要是办砸了就去平安煤矿待一辈子吧!”

    跟随邵耀光而来的前清军俘虏们顿时唯唯诺诺,赌咒发誓一定精挑细选学员,不至于误了朝廷的大事,否则甘愿受罚云云。

    在保德镇忙活了几天后,5月20日,军管委员邵耀光带着数十人南下另外几个乡镇,视察物资仓库的建设进度。执委会和陆军部曾经多次下达过命令,各地除整饬公路、桥梁外,还应修建几个大型仓库,其中既有储存粮食、油料、肉制品的仓库,也有储放火药、军资、药品及被服的仓库,仓库容量以可应付三场战役消耗为基准设计建造,立争在1660年中完工。为此,执委会已打算在鸭子湖流域多个县份行使徭役征发权,征发超过五万名劳动力北上定军山一带,修建各个仓库及兵站,以确保不会误了大事。

    “听说执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