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一章 山东大旱(十五)(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帆时代的船长经验丰富,此刻只见他望着金钟岛上那黑黢黢的崖岸与森林,用饱经沧桑的语气吩咐道:“拉包尔管委会筹措这么点粮食不容易,也不知道是扫荡了多少土人部落才搞来的。说起来,这些土人部落多年来从我们这里搞了不少良种、农具,学了不少农业技术,粮食产量倒是提高了不少,牲畜保有量也与日俱增。要不然,这次管委会组织千余人马兵分数路大举进击,料想也是弄不到这如许多的粮食的吧?可惜了,那些美拉尼西亚人部落我都看过,以前与拉包尔港的我们的人关系尚可,贸易也做过几回,如今为了粮食自是将他们一网打尽,唉,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这些土人,哪里知道万里之外的山东一场持续两三年的大旱灾,竟然使得远在南半球的他们的部落一朝覆灭,这真是想破脑袋也无法预测的事情啊。”

    话说山东大旱发展至今,其事态的严重程度早就超出了登莱开拓队一家的承受能力,为了救助跑到登莱的越来越多的明朝灾民(目前其累计总数已达二十七万之多,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与绝望的数字……),黑水、南方开拓队也是各显神通——

    黑瞎子港的鲸肉干、鄂霍次克海沿岸的巨量海产品(大马哈鱼、秋刀鱼、沙丁鱼、狭鳕是大头)、库页岛的土豆、黑麦和牲畜、阿穆尔河流域的燕麦和牲畜、虾夷地的小麦、黑麦和牲畜、从日本贸易或抢来的稻米、从朝鲜勒索或“借”来的各类粮豆草料、舟山群岛的鱼、从清国境内走私来的粮食、与中国其他势力贸易来的粮食、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来的粮食、拉包尔管委会筹集的粮食,甚至就连澳洲两个地方都贡献了部分小麦及大量腌制的袋鼠肉,再加上宁波竭力“毁桑改粮”搞出来的增量粮食……

    这么多吃食汇集到登莱二地十余县,堪称死17世纪全球最大范围的赈灾行动,而这种规模的赈济灾民的活动,也只能由此时代表了最先进生产力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制造”了。只是这种赈灾活动占用的成本,真要细究下来的话,委实也是个天价了:算上各类物资、牲畜、存粮、船只、人员等消耗的话,可能已经在二百万元的样子了,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上涨中,远东多年的积储为之一空,另外还欠下了一屁股债,让知情人看了直摇头。

    不过,这种决绝到极致的“壮烈”救灾行动,挽救了数量多达二十七万的灾民生命,真的是一点都不值得吗?这个问题,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看你从什么角度考虑了。至少,主导这次救灾行动并让其他三个开拓队、一个管委会辖区被动卷入进来的梁向俭梁总司令,对此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人死不能复生,隔岸观火似乎很容易,但放任这么多生命故去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所以能救还是救一些吧,反正淮安府的难民也没剩多少了,他们留下的农庄土地与房屋,正好给后来人居住,只要捱过着头两年,后面就会轻松许多了……”

    当然了,或许梁向俭嘴里所说的“一些”、“这些”灾民的数量也太多了,竟然达到了二十七万,远不是“一些”可以形容了,也远远超过了当时东岸人在远东三大藩镇的容纳能力。可正像那句老话所说的,“你不被逼到绝境,你永远不知道你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东岸人慢慢被涌入的巨量灾民给逼到了绝境,然后不得不使出了浑身解数,四处筹措粮食,百般辗转腾挪之下,才将将维持住了登莱地区脆弱的粮食供给不至于完全崩溃,活下了这二三十万也许在原本的历史上都将死去的山东西四府灾民。

    而现在人救都救下了,再把他们送回西边的清廷控制区已然是不可能,东岸人再难也只能咬牙扛到底。毕竟,前面九十九步都咬牙完成了,就差最后那一哆嗦了,那还不干脆坚持到底算球!因此,即便很多人对梁向俭此番坚持不论如何困难也要救下灾民的“独走行为”不满,但这会也只能捏着鼻子配合了,不然让那二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