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五章 政策转向?(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都有认识的人。此外,他们手里掌握着国内茶叶、药材、纺织品、粮食等大宗商品的出口渠道,以及许多只有东国人才有的商品的进口渠道,这是他们致富发达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他们在顺国屹立不倒至今的最主要依仗。

    面见刘奇后,资产较多的李难先先发言,他正式向刘奇提出了请求经营川中茶叶的意思,并愿意为此报销军需二万元不是顺国自己铸造的顺洋,而是成色十足的东岸银元。而且,为了说服刘奇,他还用笃定的语气表示,他会想办法从东国人那里进口到制茶及运输设备,尤其是后者,对于降低成本有不小作用。

    或许有人会问,你李难先想做四川的茶叶生意直接做就是了,为何还要给幕府捐钱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四川幕府为了筹集军费,给辖区内的大商人们下令,必须报效军需若干银子后才能从事某个行业的生意,相当于就是买个许可证了。李难先因为名声在外,因此大出血了两万银元,才获得了入川经营茶场、焙茶作坊及对外贸易的资格,说起来也是非常坑的,但这是如今中国大陆(不论清国、顺国还是明国)的大商人们做生意绕不开的坎,他们甚至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刘奇对李难先给出的两万银元的报价有些不是很满意,但他清楚差不多只能这样了,再多的话过犹不及。李难先这个人,现在经营着大发永航运字号,虽然主要做湖北那边的生意,但未来也是有可能扩展到川中的,这对四川幕府的意义很大。毕竟,他们辟处内陆,对外交通始终是个大难题,如果大发永能给他们解决这个方面的麻烦的话,倒真的是帮了大忙了。

    另外,李难先身上的东岸背景也始终让刘奇有些忌惮。作为大顺国内的一个半割据政权,四川幕府一直很注意维系与东岸的关系。当初因为南征明朝而导致的两国关系交恶,四川幕府也没有为难辖区内的东岸人,不但好酒好菜招待了一番,同时还派兵沿途互送出境,商站内的礼物也都花钱买下了,不让东岸人遭受大的损失。

    从这些举措就可以看出,他们不想也不敢得罪东岸人,他们发展经济所需的机器,发展军需所需的武器军资,都要从东岸人那里购买。因此,作为东岸买办的李难先,在刘奇眼里也就属于需要慎重对待的人了,而不是川中其他那些可以随意揉捏的商人,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因此这会他在考虑再三后,最终认可了李难先提出的两万元的捐款,当然这还需要刘大帅的批准,但刘奇认为问题不大。

    与李难先类似,张绍宗想涉足四川的生丝、锦缎生意。成都古称“锦官城”,速来以精美的丝绸制品闻名,行销整个川中及周边数省。东岸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自然对这些东西也十分热衷了,一匹辣子成都的锦缎,在宁波和登莱的售价并不比苏杭的低多少,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只可惜刘忠贵占领四川后,因为忙于东征西讨的缘故,四川的锦缎出口量并没有多明显的增长,甚至还因为赋税过重、治理不善的关系而略有下降,与蓬勃发展的苏杭织锦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有鉴于此,在与黄伯超的合资纺织厂走上正轨后,张绍宗这位大买办打算开始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即增加绸缎的出口。在这方面,基础不错的四川无疑是最好的投资地点。

    张绍宗已经想好了,就在成都开办一家缫丝厂、一家绸缎厂。前者生产生丝,后者织绸,同时也向农户、织户大量收购成品,只要质量合规,一概敞开收购。他已经打听过了,这玩意不但登莱、宁波等地有很多消费需求,就是在东国本土,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十分庞大。台湾银行的人和自己明说了,有多少买多少,价格好说!

    销路已经确定了,那么张绍宗再不知道怎么做可就是傻瓜一个了!因此,他巴巴地来到了成都,打算取得此地的实际统治者刘忠贵的许可,正式开始经营生丝和绸缎生意。为此,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