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3章 御笔(求支持,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驿站,驿站负责提供交通工具和人员食宿,传递公文另有人负责。在江北时期,便将其合二为一,驿站从间接为传递公文服务,变成直接办理通信事务的机构。并且开始涉足承担民间传递信件。开始于江南等地民信局竞争,并以盈利为目的,其业务除了传递往来信件外,还涉及寄送包裹、汇兑、现金押运,甚至运输报纸。在兴乾元年后,江北的官信局接管了全国的驿站,在官道整修、驿站改革的过程中,朱明忠借鉴后世的经验设立了的邮政局,并发行邮票,邮政局作为盈利机构,自然非常注重商业信誉,服务周到、手续简单、运作灵活,现在邮政局在大明已经取代民信号成为民间通信寄物的主要机构。

    和任何一家报社一样,在报社的门口就设有信盒,甚至设有专人负责负责信件——在《明报》的报社当学徒工的王松除了给记者们打下车之外,他的一个职责就是负责信件的整理,甚至他都不会等门房拉响铜铃提醒着,他会从的窗户前看本区邮递员来没来。若老远看见邮递员的绿制服——因为在街上穿绿色衣服的人并不多,所以,绿色很远就能看见——他就会急急忙忙冲下楼,飞一般跑到门口,在邮递员送信的时候,第一时间接过信,然后再拿到楼上把信分好,再送给报社里的记者、编辑,每天都是如此。

    一直以来,报社都是邮局的大客户,因为每天这里都会接到数百封,甚至更多的读者来信,所以它的信都是第一时间派送。和过去一样,在看到邮递员后,王松立即冲下去,从邮递员的手中接过邮包。

    然后,王松重新回到二楼,在二楼拐角处那张简易的桌前整齐着信件,他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把信分开。

    “李传明、张度之……”

    将一个个有名有姓的信件分好的同时,又将寄给报社的信一一分开,如果是投稿的往往会写“《明报》呈编辑”的字样,如果是读者会写“敬呈《明报》”,反正大抵上都是如此,大家都会用一些敬语,这是礼数,也是礼节。

    “咦?这是……”

    就在将信分类的时候,看到其中的一封信王松却不由一愣,那信是普通的信封,上面贴着一张五文的邮票,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只不过那信封上写的是“《明报》收”。

    “没有用敬语?这人可真无礼,连最起码的礼数都没有……”

    嘴里这么嘀咕着,王松直接把信撕开了,他需要看一下内容,然后才能决定这封信递给谁,这正是他的职责。

    撕开信封后,王松立即为信中的内容所吸引,内容是推崇军人的文字,文章不长。

    “连最起码的礼数都不知道,居然还想投稿……”

    这么嘀咕一句,最后王松看到信末的属名时,他愣了愣。

    “朱慈炯……这个名字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小松,你在念叨着什么,什么朱慈炯……”

    离他不远的另一张桌前坐着的陈玉仁听到他的话后,初时也只是觉得有些耳熟,于是才出言问道。

    不过,这名字确实很耳熟。

    “朱慈炯,陈先生,你听过这个名字吗?这个人寄来一篇文章……”

    “好像有些耳熟,好像是……啊……”

    突然,陈玉仁就像什么扎到似的,猛的站起身来,睁大眼睛盯着王松说道。

    “你,你说什么……朱,朱……”

    接下来陈玉仁甚至都不敢再说那个名字,他又急声问道。

    “信在那里?”

    接过信后,看到信末的署名,陈玉仁便相信这篇文章很有可能是陛下的御笔,毕竟,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敢于陛下同名,或者冒用“朱慈炯”一名,这可是大不敬。

    “信封在那?”

    再拿起信封,看清楚上面的邮戳后,陈玉仁便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