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〇九一章 生与死的判决(四)(第1/3页)  赘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强硬的表态加直接的恐吓后两个小舅子带着答案离开了。
    宁毅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儿。
    亭台边的古木森森摩诃池上水波安详作为西南的中心此刻的成都城正在夜色中漾起祥和而又繁华的光芒来。
    在击溃宗翰、希尹的金国西路军后华夏政权与人为善在这片地方已经休养生息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华夏军的核心理念听起来激进包括其对儒家的态度使得天下大部分人都为之反感甚至不断地有做出其刚强易折的预言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华夏政权的步伐在任何人看来都算得上稳健。
    大量的工作队进入基层稳定民心支持农耕、兴修水利敞开门户与天下各方做生意强势地吸纳了无数的金银与物资繁荣了市场。川蜀本就是天府之国在这样稳健的修养之中华夏军支起了政权框架用大气的动作吸引了天下各方的目光甚至不惜枪毙大量女真战犯令得各路诋毁者都无话可说……
    而在这段时间里西南之外的天下各方都显得焦头烂额。
    戴梦微竭尽全力地平稳治下局势甚至靠着大量贩卖人口才能吃上一口饱饭维持基本的体面;
    邹旭作为背叛西南者处于风口浪尖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发展自身以期待在接下来的风暴当中能够存活下来;
    刘光世砸锅卖铁结西南的欢心就想要收复汴梁取了邹旭的人头一次性翻身;
    吴启梅、铁彦只是被公平党的其中一两系攻击就已经变作强弩之末眼下四面楚歌;
    东南新朝廷勇猛激进各种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将原来的基本盘得罪了个遍几乎是处于进亦死、退亦死的尴尬局面里难逢解脱;
    而即便是最为声势浩大的公平党两年的时间席卷江南内里却不过一身虚胖隐患无数因此何文才急着在江宁开大会可是相对于去年西南大会的从容不迫他这照葫芦画瓢的江宁大会就委实令人茫然得多了热闹有余、前路渺茫。
    无论如何除了一个隔得太远的晋地外此时的西南政权在各个方面都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无论是军事、经济、民生、稳定都显出了令人叹服的勃勃生机即便是热衷于唱衰西南者眼下这段时间也找不出太多的问题来予以抨击。
    因为真的是太稳健了。。
    宁毅坐在亭子里看着这平静的一切。
    关于土地改革这个概念的讨论自从四民被抛出来后它就一直镶嵌其中相对于华夏军中一直存在的“灭儒”、“开智”、“格物”、“资本”、“人权”等等大框架的激进讨论它在其中并没有显出巨大的重量来。
    这是因为华夏军前期摊子较小宁毅用强势的态度就能维持住其中相对清廉的平均主义到了凉山之后华夏军借地而居也不可能朝周围的尼族人宣扬什么土改而在统一西南后华夏政权对格物理念的宣传、对资本的推动更是占了其工作重心的最大头。
    大量的物资进入成都之后无数工作组的下乡其实也会给大家带去众多物质产物人们在宣传中最多表达也是格物发展后物质大丰富的展望只要物质丰富了在农村过不好的人们自然可以进入大城市的作坊、工厂中赚钱成为人上人——在这个阶段这一展望本身就是相当靠谱的。
    成都、梓州这些大城市附近的工业集中发展暂时延缓了其它非核心区域因土地带来的矛盾。虽然在华夏军出凉山之初部分人还有过“华夏军人人平等要杀富户”的担忧甚至跑了许多人但西南大战结束后华夏军对当时相对配合的部分地主、乡绅的优待则打消了大部分人的疑虑。
    只是在大城市附近地价飞涨后部分商人与周边的地主才起过几次小规模的摩擦眼下也并没有到不可开交的程度。
    但回过头来不少人也都知道华夏军中关于土地改革的讨论多数都是与“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甚至于“土地国有”挂钩的在学术的讨论上甚至于“一条鞭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