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逃奴的问题(第2/3页)  正德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模式,一改数千年来边镇之地就是弃之可惜占之无徒费钱粮的鸡肋之感,还开始有赋税盈余不需朝廷拨款援助。

    当然,大明朝廷在收了钱后自然是不能不办事的,就算朝廷不想出兵建新城,付钱买地的商人们也会逼着朝廷出兵,毕竟他们可是花了钱的,就等着朝廷对外扩张建新城分土地,他们好开发收回成本呢。

    何况,许多商人还有军方背景,参与对外扩张与掠夺的真正武力是大明近卫军与边军,自然也都想要对外扩张分得好处。

    而利益受损的自然就是鞑靼那些贵族们,他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缩小,甚至连他们能剥削的底层蒙人与奴隶也因为大量明商屯边,而成了明商的雇佣工人。

    因关外本来农业不发达,再加上鞑靼贵族们剥削底层百姓的程度不比大明地主阶层剥削百姓的程度浅,所以,很多蒙人也是很贫穷的,就算是在大明商人手里干苦工,收入也比只做鞑靼贵族的奴隶强,自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蒙人偷渡到大明官府治下做工,再加上官府有意引导,渐渐被同化成汉人。

    而鞑靼贵族们的生活自然变得越来越艰难,也越来越残暴,一方面他们加大了劫掠大明边镇的力度,一方面他们对内加大了管控的力度,对于逃奴直接斩首,但饶是如此,也没能阻止得了大量普通蒙人往大明控制区迁徙。

    “抚台大人,沙井县第一批土地已预售完毕,这是所得银两,比通答县第一批土地售出时又多了一百二十余万两!”

    沙井知县刘桂在第三日后的夜间,冒着风雪,来到了张璁的内堂。

    作为一个刚从南方富县,句容县典史任上,升上来的知县,刘桂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比句容穷无数倍的边镇小县可以一下子变现出这么多银子,甚至还是一个目前还没归入大明治下的县。

    因而,这刘桂脸上的兴奋之色根本就掩饰不住,抱着一堆皇家银行发行的票据,来到张璁面前,就开始细禀起来。

    张璁早已是见怪不怪,略微瞅了一眼票据以及官府和各大商行签订的合作契约,只是淡淡一笑:“焦阁老家的商团又买这么多地干嘛,他是要来沙井县养老不成!”

    张璁说后,又道:“还是按照规矩来,除了一部分上缴户部,一部分留于河套各级官府外,你自留一部分,估计还有个百万两银子;

    到时候,一旦近卫军占据沙井后,就需要你这个沙井县的县太爷组织人手筑城修路,务必要在沙井县到乌海府之间修一条路出来,沙井县境内的你自己负责,其他各段由各县负责,路要修好,城池要建扎实,只要路修好,就等于和乌海建立了联系;

    到时候乌海的近卫军第三师可朝发夕至,自然也不用担心为鞑靼所袭!这大明皇帝陛下制定军政总战略!务必要严格执行,你估计一下,你只拿你沙井县的自留银够不够修路筑城,不够的话,本官再给你拨点,毕竟这沙井县是真正的要在草原上建起一座城,有的是花银子的地方。”

    “下官为县佐官多年,从来只知下级向上级解银,不知有上级给下级拨款之事,而如今,陛下体地方治民之艰辛,又不忍地方官衙加征于民,而令地方自留一部分库银,可谓圣君当朝,前所未见也!百余万两已然足够,下官不敢多讨。”

    刘桂笑着说了一句,对于他而言,上百万两已是巨款,再让他多拿一笔公款,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用在实处,而且,他也知道现在的官吏考察极严,他素来谨慎,也不想因为掌管的公款过多而引出不小的麻烦,所以也就拒绝了张璁这个上官的好意。

    “既然如此,等你需再支银时再找本官,现在皇家银行存银过多,按照户部的意思,得尽量花出去,不能存在朝廷的手里,陛下又不愿意营造大量宫室,非得先济民,你多花一些,也能让边民手里的钱多一些,到时候愿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