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1章 土崩瓦解的等级社会(第2/4页)  正德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前来面圣的百姓太多,以至于他这个寓居西湖的大乡绅也只能排队求见。

    王鹗虽然难以接受原本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待遇逐渐平民化的现象,但这的确是不可逆转的现象。

    朱厚照带给大明的不仅仅是近代化的武器与工业体系,还有逐渐趋于平等的近代文明,以及等级社会逐渐土崩瓦解的趋势。

    听着暖风送来的各色官话,朱厚照发现此时的大明百姓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念出几句唐诗宋词来,还有自己原创的。

    这让他很是欣慰,欣慰大明的文化普及程度真的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朱厚照一直就在想,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变成了读书人会是什么样。

    如今,他这个太上皇算是已经对这种社会改革结果能够窥见一二,至少他能看见的是,百姓们有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所谓的德高望重知识渊博之人很多时候也会更加轻易地被拆穿为欺世盗名之辈,甚至一些大儒也会受到来自民间思想家的挑战。

    倭寇没有对大明的东南造成困扰,对于心怀叵测的一些沿海士族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挫折。

    但沿海士族们很快就发现倭寇没有给大明的东南沿海的百姓造成大的困扰,不是因为倭寇不够坏,是因为大明布置在东南的官军太过强大,而且这都跟朱纨与戚继光等人有关。

    于是。

    一些关于朱纨滥杀与戚继光纵兵劫掠的流言蜚语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

    除此之外,一些被士族收买的文人也开始发表言论斥责朝廷在东南放置过多的军队,以致民众受扰,江南不宁。

    但事与愿违的是,这些流言蜚语与各种鄙视军队的言论都没能造成太大的影响,甚至遭受到很多民众的反驳。

    “谁都看的出来,如今之倭寇,无论战力还是数量,都远胜于数十年前,他们见人就杀,见村就烧,但却只针对庶民官府,很明显,这些倭寇是有意制造恐慌,且和地方势力勾结而欲乱朝廷之政者,故当今诋毁官军之流言若非书生愚见,便是刻意为之也!”

    一名身着大明版学生装的青年学子正一边走着一边和自己的几名同窗如此说道。

    微服私访的朱厚照不由得听了个真切,一时间也笑了出来,心想如今的大明国民果然已非数十年前的国民可比,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对舆论有自己的判断力。

    当然,尽管国民已经不是愚民,但百姓就是百姓,对于朝政依旧不可能左右得了。

    大明朝还是文官做主的朝廷。

    尽管武臣已经不再受制于文官,但因为如今是太平盛世,国内没有大的战争,武将多数是对内政不感兴趣的或者是不能干涉内政的,因而,看上去,现在的大明朝屡屡在政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还是这些文官。

    只要是文官主政自然免不了唇枪舌剑,勾心斗角;

    表面上看,如今的大明朝内政最值得人关注的事是内阁首辅夏言拒绝执行皇帝朱载垒关于要求各地藩国递解加征税收进京的事,让人们不由得因此发现夏言居然敢这么大胆!

    朱厚照也关注着这件事的后续,他不担心夏言会不会被自己皇帝儿子除掉,因为他相信夏言这样做肯定也有了承担这样做的后果的准备,他更加不认为夏言这是在挑战皇权,因为自己的皇帝儿子可以罢免夏言重新任免一个愿意副署签名的首辅就行。

    朱厚照担心的是夏言的威望和与自己的关系会让自己这位皇帝儿子不敢与夏言直接决裂,但又会因此怨恨上夏言并被一些小人利用。

    犹如朱厚照所料的是,夏言没有被朱载垒罢免,作为新登基的皇帝,朱载垒不敢随意罢免一个威望甚重的老首辅,尤其是在自己这个太上皇还在世的时候,因而,表面上,朱载垒还是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