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策画(第2/3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便只有三十七人,等于十三户半养一户,每户田租十五石,年奉两百一十石,只算七成有田之人,大约有一百四十石,勉强能过日子。

    如果再把口赋(傅籍者一年三十钱,未傅籍者一年十二钱)转作教师工资,那年奉勉强能有两百石,可以过上较为体面的日子。

    至于学校建设费用,大约十间教室,大约十六套教师房舍,可能还有其他实践课实验室、运动场之类,这些根本就不成问题。一党五百户,每年本就有一个月徭役,教室就用夯土造房,无非是木料、要花点钱。这些钱或有郢都支付,或是在教师未全部到位(第一年只有一个年级,四年才有四个年级),由教师工资支付。只是纸张、课本、教具的费用要郢都大府支付。

    誉士取代官吏,巫觋除了祭祀祈神驱鬼的本质工作,还有乡村医生的职责,教师自然是教育孩童,三位一体,这便是熊荆心中理想的党闾基层。真要达成这种理想局面,需支付不过是田租和口赋,属于令尹府的关税、属于大司马府的军赋、属于大府的山海池泽以及户赋、市税并无损失,真正损失的就是所有官吏。

    “大王之策画,诸君以为如何?”数日后的郢都令尹府,等诸位重臣看完一遍策画,淖狡才开始发问。在把这个策画送至外朝商议之前,他必须知道大家的意见。

    “不可。”最不爱发表意见的宋玉第一次抢着说话。“以誉士代官吏,县邑官吏必反。”

    “不然。”鲁阳君对此表示反对。“大王此策,官吏不过是去职,俸禄犹在。全国百余县邑,在册官吏不计尸位者,仅一万两千余人,其下啬夫、胥、师、正、长、大夫等,多数并无俸禄,有俸禄者不及万人,此两万人年奉即便一百五十石,也不过万金。朝廷宁愿出万金使其让出官位,好使新政不受其阻。”

    “父若为官,其子也为官,父若为吏,其子也为吏。”宋玉反对道。“且陈郢私收田租一百余万石,每人四百余石。若是你,年奉本为四百石,忽而减至一百五十石,愿否?”

    “四百余石皆非法之税,岂能当成俸禄?”蒙正禽插言道。

    “然在官吏眼中,他便是法,有何非法之税?”宋玉反问。“且朝廷只惠及有俸禄之人,斗食、小吏、役夫、闾胥、族师、党正皆无俸禄,此等人若何?”

    “此等人既无俸禄,自不能买断。”买断是熊荆用的词,其实就是下岗。后世是工人下岗,他是要楚国除天官之外的全体官吏下岗。为了不让他们闹事,不得不买断他们的工龄。

    “绝不可!此等人虽无明禄,却有暗俸,如此,断其生计也。”宋玉不断的摇头,脸上忧色更重。“庶民皆愚钝,若官吏挑唆,举国皆叛。此国战之际,更不可如此。”

    “你等何意?”宋玉是全然反对的,蒙正禽和鲁阳君不说话后,淖狡只好问其他人。

    “此事应当缓行。”昭黍见其他人都不说话,只好开口。“战时尤不能提及。”

    “大王之意也是缓行。”淖狡道,“然此事必要提至外朝商议。第一年不成、第二年不成,第三年、第四年就要成了。”

    “由我等交予外朝商议?”子莫问道,他是觉得不能由重臣交予外朝商议的。“此不妥。”

    “有何不妥?”蒙正禽道。“陈县仅一县之地,贪贿如此之巨,他县当如何?此策画可由左尹府提至外朝商议,一年不过两年,两年不过三年。朝国人之政若能深入民心,又何惧官吏唆使庶民谋反?”

    “此可也。”三闾大夫屈遂赞同,“左尹府提至外朝,我等或赞同或不赞同。”

    “我也觉得可行。”阳文君也点头,“官吏贪贿、诸事不行、自要以外朝震慑之。”

    “县吏或可为党学之先生。”唐渺出了一个主意。“全国九百余党,每党一校,一校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