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无遗(第2/3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很早就明白这一点的勿畀我枯坐在大室,一直等到所有讯文译码完毕,才不甘心的和衣睡下。

    勿畀我睡下的时候,从襄城出发,每日十五里向南挪动的秦军大将军李信刚刚起床,他并没有晨明时分(3:00)起床的习惯,要起床最早也是朏明(4:30),然而王使从咸阳而来,他不但要起床受命,还要把左将军赵完、右将军冯劫、护军赵亥等人召来。

    晨明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幕府大帐重重也耐不住严寒。携王命而来的王使虽有车舆,车上也冻得够呛。他宣布王命的时候舌头打直不会卷翘,发言很不准确。好在王命意思简短而清楚,内容只有七个字:“速攻荆,寿幼无遗!”

    寿幼无遗四个字让李信直挑眉毛,秦军是军队,不是禽兽。即便士卒因为军功授爵可能会阴杀同袍、女人的首级冒充,孩童的首级暴首时根本不需验,一看便知。当然,这要十岁以下的孩童,真正苦战十二、三岁的半大娃娃也要上阵拼杀。而寿,男子六十方免除兵役,一般人很难活到那时候。

    “臣敬受命!”李信暗忖,嘴上却与诸人一起受命,接过王使是手上的帛书,请王使出幕府休息。

    “大善!”冯劫是最高兴的。他早就对磨磨蹭蹭的行军感到不快,既然大王更改前命,己军就应该快速攻入方城。“我军距缯关不及四舍,三日可至也。如今南阳河流皆冻,荆人舟楫无用武之地,方城任我驰骋。”

    “荆人多诈,又有巫器,还得赵人之助,此战……”赵完之父赵善死于稷邑之战,他对楚军非常忌讳,哪怕己方兵力倍于对手。“必多派斥候以侦荆人之虚实。”

    左右二将一个高兴,一个担忧。李信则对这道‘速攻荆’的命令忐忑,站在地图面前一时不语。

    大军本来是就要攻荆的,然四十万人雪天行止不便,不得不把每日行程降到十五里。楚军不是魏军,魏军可以在斥候上压制,最后伏击魏军。楚军则相反,秦军斥候反被楚军压制。也就是说,只有楚军伏击秦军的份,没有秦军伏击楚军的份。

    而方城,南阳盆地东北部的哑口历来是兵家必战之地。垭口东南为桐柏山遗脉,西北为伏牛山东麓,两山相隔形成一个管状通道。其北端出口处耸立着卷城,此处东西相距有五十里;其南端出口在缯关(今叶县独树镇杨武岗),此处东西宽不二十五里。

    山形如此,期间又有潕水蜿蜒其中,加上楚人几百年前的苦心经营,修筑长城之余又增添城邑烽台,同时巧妙利用山形水势,构建出一个庞大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就是方城被称为天下九塞的原因。秦国占领方城后继续修缮这个体系,直到被楚军逐出方城。

    李信倒不担心楚军死守卷城、缯关为主体的城邑,他担心的是通过垭口管状通道时,己军受到楚军的伏击。四十万人加上辎重力夫,人数已超过五十万。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非常臃肿。秦军一个尉对楚军一个师,秦军毫无胜算,如果楚军在隘口附近伏击,己军仓促应战胜败很难预料。

    并且,李信知道之前的整体布置,现在王命连夜入营,只言己军如何如何,却未言友军如何如何。如果己军,赵勇率领的关中军,蒙恬率领的汉中军,三军不能同时发力、彼此协同,就很难营造出浩大的声势,以使楚人疲于奔命。

    伏击是一个担心,楚军如果和七年前秦魏联军攻楚一样,完全放弃宋地的防守,集中兵力发起稷邑之战,全歼赵善部,这是李信另一个担心。

    昔年齐国、魏、韩三国攻楚,楚国就是不守方城,直接退至垂沙对峙。垂沙已经是比水,比水出于以前楚王逃走的马谷,水过比阳经垂沙汇入邓邑。那里已在宛城之南、新野以东,距襄城有四百里,四百里必然会使后勤压力大增。

    经过缯关进入南阳郡,道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