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未眠(第1/2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被秦国长吏精心修饰过的历史不同,亚里士多德四世总能给扶苏开一扇窗,让他窥见到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在赵政看来,自己的儿子软弱、轻信、仁慈、毫无城府,日后一定会被群臣和循吏玩弄于鼓掌之间,然而事实却是,东西方宫廷教育下的扶苏远胜同时代的任何人。

    除了秦宫对他的保护过甚,使得他不能骑马射箭,身体较为虚弱之外,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位完美的王子。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十岁前受环境之限无法接受宫廷教育、十岁后可以接受宫廷教育却很快即位为王的赵政看来,已经失去童稚的儿子处处都是缺点,处处都不如自己。秦国如果传到他手上,必将毁于一旦。

    教育与环境造就不同的人,完整的宫廷教育与孔子因为成本不得不简化的宫廷教育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孔子简化版的宫廷教育与赵政少时所受的私塾教育则有着云泥之别。在赵政看来,少时的教育大多无用,有用的教育赵姬没有请人教,射与御是他回到秦国成为太子才开始教授的。可这也已是无用,太子不必上战场作战,太子也有御者驾车。

    赵政的评价完全正确,宫廷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有用,毕竟君子不器,教育如果是为了有用,君子岂非成器?如果成器,那与少府师匠有何不同?假如成器的秦国公子以后即位成了大王,国家岂非是师匠治国?大王精于陶冶,那大王精于农耕否?大王精于农耕,那大王精于军旅否?大王精于军旅,那大王精于律法否?大王精于律法,那大王精于商贾否……

    政务涉及方方面面,政令关乎行行业业,一个人如何能够事事兼顾、时时躬亲?

    博雅才是宫廷教育的特点,博的本质是无用,懂一点而非精通,但事事都懂一点,集合起来就成了君王治国的基本,这使他不会在任何事情上犯常识性的错误,也绝不会被一些看似美好实际却缥缈的东西迷惑。

    极为重要一点是:整个世界在他们眼中不但可变、而且可塑。他们绝对不会严格遵循前人既定的足迹、或遵守前人带有规则性的知识行事,他们常常破除前人的羁绊,以自己的心意进行新的创造。而这,正是一千年多年后欧洲百科全书式科学家的产生途径。

    雅的本质也是无用,但无用的目的是为了有用,宫廷教育用这些无用的‘雅’培育出受教育者的品味和品格。这种品味和品格可以让他轻易识别找到自己的同类,具有相同品位、优良品德的人聚在一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赵政没有受过完整的博雅教育,用近乎庶民的眼光看待渐渐被培养成博雅君子的扶苏,最直接反应就是无用。而以扶苏的目光看待赵政,常常觉得不寒而栗。这不是扶苏畏惧自己的父王,而是扶苏畏惧自己父王所处的境况。他身边并没有多少品味高雅、品格高尚的人,几乎全是唯利是图、阿谀奉承的官吏。这些人不是贪污就是出卖,再便是倾轧和互害。

    他奇异的发现自己聪慧精明的父王并不完全了解这一点,虽然他时常怀疑他们。然而这种怀疑的前提是父王认为他们在某些时候是好的,只是在自己没有盯紧的时候他们才会变坏。

    识人如此,品味也是如此,父王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不是秦宫的乐舞,不是来自大夏的雕塑或者古波斯的图画,而是侏儒优旃从宫外听来的那些极为粗鄙的市井笑话。

    最后还有膳食。‘鱼之美者,东海之鲕’,有一次母后特意让陪嫁的脰官做了千辛万苦从齐国海滨运来的东海之鲕,可惜父王一口不吃。最后他才知道,父王不是不吃鲕,而是根本不吃鱼。不吃鱼,不吃任何不常见到的东西,只吃常见的东西。

    凡此种种不由让扶苏暗自感慨,父王的世界好像是正寝前的台阶,永远限制在最低的那几级,从来不登上高台远望。因为站在阶下,所以不能概览全景。看到的事物往往片面而残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