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八)(第2/3页)  宰执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敷,这么想着,萧十三又命人招来了驻扎在朔州的西南面巡检,向他询问边疆的那一边,宋人近日有什么动作需要多加关注。

    “依照昨日的回报,守卫似乎比往日更为森严……大概是加强了提防。如果想要再命人拔失落宋人一座军铺,就要多费很多手脚。”

    “……也只是提防罢了,依然是不敢越境还击,比起昔时的杨六郎要差很多。宋人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

    昔时承天太后带着圣宗皇帝南下攻宋,因为不擅攻城,从杨延昭镇守的广信军开始,便不竭绕过有铜铁之名的梁门、遂城等一众坚城不打,一路南下,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当两军坚持的时候,一直坚守在广信军的杨延昭,便立刻领军攻入辽国境内,辽人怎么在河北做的,他就在南京道做个同样的。虽然辽人对杨六郎恨之入骨,但佩服他的照样很多。燕山要隘古北口上的杨无敌庙,供的就是杨业,陪祀的也有杨延昭一份。

    “纵使英雄如杨业,也难免败亡一途,韩冈就算想要立功,在他立功的过程中,可是有很多人想要拦住他。想要做事可没那么容易。”

    ……………………

    位于群山之中、勾注山颠的雁门寨,简直是一座险关。

    雁门寨工具山岩峭拔,中有一路如线,盘旋崎岖,关城便位于绝顶。不过两边的山石,比起关城则又高了许多。

    仰首向天,就是早早南行的秋雁,似乎也比寻常所见要低飞了很多,只在隔着关城的两峰山腰上飞过。不愧是雁门,不愧是天下九塞之首。

    相对同为天下九塞之一的方城隘口,地形之险峻,不啻百倍。乃是真真切切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战国李牧在此驻军抗击匈奴时起,雁门关就是赫赫有名的天下雄关。

    而此时的雁门其实是由雁门、西陉二寨组成,在同一条险道上,一南一北设置了前后呼应的两重防地。二寨倚群峰之险,能将任何由此入关的幻想击碎。

    韩冈正在雁门寨中。身为经略使,也只能走到这里,想再往前去更靠近边疆西陉寨,正在一边作陪的刘舜卿和一众幕僚,都不会承诺。就在几个时辰前,韩冈已经有过一次被下属联手抗命的经历,不筹算再来第二次。

    之前的几天,由于听朔州一下进驻了整整两千名骑兵。代州城中的气氛马上紧张了起来。

    韩冈原本预计这两天就回太原府——西面的岢岚、火山虽然也是边疆,但那边的道路不适合大队人马出行,没需要巡视——但偏偏遇上了辽人骑兵开始南下边疆,要是在此时离开,很容易就给人栽一个临战而逃的罪名可就太冤枉了。

    所以韩冈干脆选择再到边疆军寨来巡视一趟,宣示自己的胆略。

    “想不到雁门也有杨无敌庙。”韩冈在参观过李牧的靖边庙,上香献礼之后,又被引至位于城池西南的处所。他惊讶的望着庙中的金身,没想到这是供奉着杨业的庙宇。

    听到韩冈的话,刘舜卿也惊讶起来,“难道秦凤也有供奉杨太尉的庙宇?”

    刘舜卿对韩冈的经历也听过一点,过去没有来过河东,而杨业一生征战,则只在河东一地,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交集。

    “不是,是辽人的南京道那里有一座。”韩冈对刘舜卿道,“我也是听出使辽国的友人的。在辽国南京道通往中京道的隘口处,有一座杨无敌庙,是辽人感其忠勇,为其修造的庙宇。听出使辽国的宋臣,过古北口时基本上都要在庙中上一次香。”

    韩冈曾经与苏颂聊起过杨业——那是熙宁八年,正巧时任定州路戎马副都总管的杨文广病逝。韩冈和苏颂坐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扯到了杨家祖孙三代身上。

    杨业和杨延昭都没有在,但杨文广却在陕西任职过,甘谷城就是他主持修造,韩冈的老爹韩千六曾经为甘谷城运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