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巩州(上)(第2/3页)  宰执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科子刊上成功发表一篇论文,并得到验证,那么他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皇宋自然学会的成员。

    如果没有那份才能,也没关系。只要能够独力资助三篇成功发表在《自然》或各分科子刊上的论文,就能成为学会的正式会员。

    在论文的署名栏上,有论文作者的位置,也有留给资助人的位置。格物致知,不是坐在家里拍脑袋,需要大量的实验,长期的观察,远行数千里,只为了两三日的测量,一掷千金,只为了一两个珍稀的标本,对外自然需要资助人的支持。

    不过由于自然学会的会员资格太过珍贵——到目前为止,巩州一州的学会正式会员只有十七名,没有一位银徽,更不用说更为难得的金徽——一个优秀的研究者,会像一块肥肉一般,吸引来太多想吃肉的饿狗。

    在他身边,挥舞着平安号高额金票的财主,绝不是一个两个,而研究者就像是金榜下的新科进士,对前来捉婿的老泰山们,也有着挑三拣四的权力。

    僧多粥少,一篇论文中,能接纳的资助者的名额也就三人,而且一旦是多人资助,最后结算时,就会按照资助的比例,来分割应有的会员名额。原本资助一篇刊载论文,就只能拿到三分之一个会员资格,再一分账,就更少了。没有七八篇,就凑不齐一个会员资格。

    而且越是出色的研究者,资助人的竞争就越是激烈,投入的成本也会因为竞争而不断高企,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显得太过不值。

    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跟红顶白,更多的人都抱着赌冷门的心思。

    可如果要这么做,要么靠眼光,从沙砾中找到珍珠。要么就是广撒网,期盼在买来的一堆石头中,能幸运的有一两块美玉存在。

    以上的,所以就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向本地的分会捐款,每年计算一次该分会的成员刊载的论文总数,在按照个人的捐款比例,分割相应的会员资格。

    只是有一点,为了公平起见,每个人每年的捐款,都设定好了上限。绝不会允许哪位土豪,一掷千金,硬生生的抢走所有的入选资格。

    就像韩钲眼前的这一位会长的亲弟弟,他三年下来,坚持卡着上限捐款,已经积攒到一点三二篇,只要保持这个速度继续积累下去,再四到五年,集满三篇论文,就能拿到会员资格了。

    韩钲曾经听到不止一人抱怨过,说他们从来没听说过的,捐钱还不让人捐的。

    韩钲只能拿他父亲的话来做抵抗——自然学会不需要豪客的一掷千金,而需要持之以恒的支持。即使你家财亿万,也别想侵占其他人的权力。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有些愚蠢和顽固,但足够公平,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捐赠支持。捐款,还有来自总会的拨款,就是各地分会能够稳定运转的主要原因。

    相对的,也带来了更加支离破碎的会员资格。

    如果说第一作者的价值是百分百的话,第二作者的价值就只有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至少做到五篇刊载论文的第二作者,才能获得会员的资格——这个规矩对第二作者并不友好,如果是第一作者的话,能成功发表五篇论文,早就拿到了银徽——这一点,也与资助者的境况相类似。

    并列的第一作者,并列的第二作者,然后两个第一作者加一个第二作者,计算能够分割到多少会员资格,同时还要一一记录在案,就是个大麻烦。

    复数的论文作者,复数的资助人,最后总使得论文带来的酬劳都是零零碎碎。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员资格,变成了扑满里的钱币,必须一点点的积攒起来。

    作为正式会员,韩钲已经可以看下面人的热闹了,但他没什么兴趣做这种事。

    “那些事也不用提了,等着看就好。”韩钲将话题岔开,“方才会长你们在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