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二十二章 我希望没有这一天(第1/3页)  赝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余律一怔说:“礼部派下顺天府已通知了。”
    方惜也一下子抬起头来:“能立刻就再次科举这是好事有些举子盘缠有限滞留在这里太久怕就要无银两回家了。”
    苏子籍回转脸来, 说:“那你们准备得如何?”
    方惜立刻说着:“平日里的功课都反复预习过书也背了但对一些朝廷目前的政策还有些不得其所。”
    苏子籍沉思着望着窗外没有言声半晌才说着:“那我就给你二人出一个考题你二人来答一答我来看看你们的水平。”
    这里幽静没事不会有人来, 在这里考一考虽是有些阴间却很合适。
    余律和方惜此刻也没时间去纠结合适不合适太孙忙碌可不是随时想见就能见。
    此刻愿意给自己出题考一考就是有意指点了。
    且不说太孙当年科举时就是相当了得比两人要强上许多。
    现在身处在政治最中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孙的见识绝对是一等一比百官都强出很多。
    就算是自己能摸清新任考官的喜好都不如在这里得太孙的几句教诲。
    因此, 二人都立刻应下。
    苏子籍就说:“一人两人有心无心。”
    这是直接出了个题目, 并且还是原来考题方惜与余律都是一怔, 不过这两个考题由于泄露早就反复习过可还是细细思索起来。
    苏子籍袖手等着。
    不一会方惜就有了答案答:“殿下我的回答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苏子籍听了淡淡一笑没说可以不可以又看向余律。
    余律思索了一番才一字一字清晰的说着:“殿下我的回答是善必赏有心亦赏恶必罚无心亦罚。”
    可以说两个人的回答是截然相反。
    关于这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甚至争吵的事看方惜与余律的神色很明显已经争过不止一次了。
    苏子籍说到这事脸上毫无表情先点评了方惜叹:“方惜你可能要不中了。”
    “殿下, 不知您为何这样说?”
    方惜有些惊讶还有一些不服自己虽过去有段时期没好好读书但后来都改了勤奋刻苦自认为不差别人怎么还没考就被认为可能不中了?
    苏子籍看出了他的不服与不解也不争辩静静说着:“你的想法还是局限于普通读书人的视角而非站在治国的角度。”
    “甚至严格说连读书人都有些不合格。”
    苏子籍口气漫不经心话却很重:“你读的是什么是四书五经你考的是什么是春闱是国家取士来做官来治国。”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听起来好听可世人非是圣贤谁能为善无心如果有心就不赏那人人就不善了。”
    “为什么你一有心就不赏赐谁还去作好事?”
    “更不要说虽恶不罚了心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谁能知道你有心无心坏了事就自然要惩罚。”
    “要不有人杀人有人卖国喊着我是无心你放不放?”
    “故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实是坏世之言且直接与朝廷大政以及孔子冲突。”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你不会不清楚吧?”
    这话一出方惜本是不服想跳起来抗辩就猛的一怔这是著名的典故。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子贡赎人不要报酬人人不赎人子路救人受牛人人作好事了。
    仔细一想方惜不由变了色不服之色渐渐褪去露出沉思。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从两个典故就能看出与大政冲突怎么可能录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