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八章.传业授道解惑.(第2/4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升,说是一举三得也不为过。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早就把朝廷官员的俸禄标准铭刻于石碑之上,表示后世皇帝永不可更改,这般做法毫无疑问会引来轩然大波。

    朱和堉的目光在这条建议上停留了许多,却又想起了赵山才留给自己的那封遗书密信之中的某一条建议,那就是——今后一旦是赵俊臣提议为百官涨俸,朱和堉就必须要第一时间表态支持!

    *

    见到朱和堉的目光停留之处,表情变幻不定,赵俊臣面带笑意,再次问道:“你可是明白了?”

    朱和堉抬头看着赵俊臣,表情凝重道:“向父皇请命、为百官涨俸?这件事固然是可以为自己增涨声望,但它一旦提出来,父皇他就必然是龙颜大怒,也明确违背了祖制,只怕是很难操作,风险也是极大……”

    见朱和堉并没有第一时间表态支持或是反对,而是认真思索着具体操作手段,赵俊臣满意点头。

    然后,赵俊臣再次摆出一副夫子讲课的态度,问道:“是的,风险很大,也很难操作,太子殿下你的犹豫不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你以为自己的目前处境就风险小了吗?这种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是你今后唯一的选择了!

    说话间,赵俊臣伸手一指书房里的书架,朱和堉转头看去,却见到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史书,从司马迁的《史记》再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竟是一应俱全。

    赵俊臣的语气变得冰冷,缓缓道:“储君太子的这个位置,半君半臣、亦君亦臣,既要防备皇帝的猜忌、又要防止百官的暗算,世人瞩目之下,一举一动都会被人放大、遭人利用,可以说是天下间最难坐的位置,也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位置!

    太子殿下你阅览史书的时候,可有统算过历朝历代的储君太子,有多少人顺利登基、又有多少人遭到废杀?

    我倒是详细统算过一次,如今就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你——自汉以来,历朝历代拢共有太子储君二百一十三人,其中有五十六人在登基之前就死于各种意外,又有六十七人因为各种理由遭到了废黜,也很快就同样是死于非命,仅有九十人可以顺利登基!……也就是说,历朝历代的太子储君,只有四成可以顺利登基,剩下六成皆是结局凄惨!

    而太子殿下你如今的局面,更是极为不妙,朝堂之上到处都是敌人,清流们也即将要弃你不顾,陛下则是决心要另立太子,对你有利之处竟是一个也无……自古以来,似你这般情况的储君太子也有不少,就没有任何一人可以幸免于难,皆是遭到了废杀!所以,太子殿下你今后遭到废黜早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赵俊臣所说的这些数字过于冰冷,让朱和堉不由是面色一变。

    朱和堉很早就知道太子储君的位置最是难坐,但直到今天才从赵俊臣这里得到了切实的统计数字,也就愈发深刻的理解了自己所面临的危机有多么严重了。

    见到太子朱和堉的表情凝重,赵俊臣却又一笑,主动缓和了语气,又说道:“与此同时,太子殿下你的优势在于自己持身很正、声誉尚佳,并没有犯下任何无法挽回的大错,这是你的截然不同之处!

    别的太子储君遭遇废黜之后,就绝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因为他们遭遇废黜的那一刻就已是威望尽失……但是,反过来讲,若是储君太子遭遇废黜之际不仅是没有损失威望,反倒是赢得了百官的认同与支持,他就有很大机会可以东山再起!

    而这就是赵山才这项计划的核心之处!”

    然后,赵俊臣也终于话归正题,继续说道:“我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低了,百官之清苦可谓是历朝历代之最,早已是苦不堪言!现如今,你协助我当众向陛下请命、为百官涨俸,就是赢得百官支持的最佳方式!

    固然,这件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