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六章.栋梁之臣.(第2/3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切了,并不利于江山稳定。

    周尚景固然是一个权臣,但他也同样是朝廷的顶梁柱,除了周尚景之外,满朝百官之中再也没有其他人拥有周尚景一般的经验、眼光、以及威望,可以稳定庙堂局势、规划朝廷方向;至于赵俊臣,也同样是不可或缺,若是没有赵俊臣的幸苦维持、大胆开拓,朝廷的钱粮周转恐怕早就崩溃了。

    最终,梁辅臣并没有直接反驳德庆皇帝的说法,只是说道:“臣认为,不论陛下您如何看待周尚景,他都已经垂垂老矣,很难再坚持几年,陛下最好还是早作准备,寻找一位资历、声望、经验等等方面皆是可以接替周尚景的大臣,否则周尚景离开庙堂之后,朝廷无人可以主持大局,说不定就会出现动荡……陛下,恕臣直言,朝廷目前还离不开周尚景。”

    说到这里,梁辅臣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又补充道:“此外,朝廷的钱粮彻底充盈之前,恐怕也离不开赵俊臣。”

    梁辅臣的质疑,并没有引起德庆皇帝的不快,反而让德庆皇帝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不过,德庆皇帝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只是说道:“朕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周尚景的替代人选,朕早已经想好了,就是你梁辅臣!以你的资历、声望、眼光、手段,再得到朕的鼎力支持,今后接替周尚景绝不会有任何问题。至于赵俊臣……朕目前只是不希望他的权势扩张太快,打算稍稍压制一下,还不会真正出手对付,毕竟朝廷的商税整顿、川盐改制、以及农务整改等等事情还离不开他。”

    听到德庆皇帝的解释,梁辅臣又是一愣,却没想到德庆皇帝竟是这样看重自己,竟是将自己视为周尚景的接替人选。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评价同样是令人深思。

    朝廷目前还离不开赵俊臣,是因为朝廷的商税整顿、川盐改制、以及农务整改等等事情还需要赵俊臣来主持,那么若是朝廷的商税整顿、川盐改制、以及农务整改等等事情全部结束之后呢?德庆皇帝是不是就不需要赵俊臣了?

    当初,赵俊臣在德庆皇帝心中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朝廷圈养的肥猪,时不时还要为德庆皇帝背黑锅、吸引民愤,再等到新皇登基之后,就要杀之立威、平息民怨……

    对此,梁辅臣一向是洞若观火。

    但如今,随着赵俊臣的权势越来越大,但德庆皇帝却依然是春秋鼎盛,若是德庆皇帝一直留着赵俊臣直到新皇登基,恐怕新皇就很难对付赵俊臣了,如此一来,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定位似乎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听德庆皇帝的意思,如今赵俊臣之于朝廷,就类似于战国时期商鞅之于秦国,从吸引民怨变成了吸引官怨,德庆皇帝想要利用赵俊臣来改革明朝弊政,等到弊政改好之后,朝廷的钱粮固然是宽裕了,但赵俊臣也就成为了万夫所指,然后也就可以随手抛弃掉了。

    德庆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似乎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察觉到德庆皇帝的想法之后,梁辅臣既没有因为德庆皇帝对自己的器重而幸喜若狂,也没有因为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态度而兔死狐悲,依旧是一幅沉稳模样,只是稍稍沉默了片刻,就缓缓答道:“既然陛下您心中早有考量,那臣也就放心了!”

    德庆皇帝笑道:“朕对你的器重,要远远超于百官,你一定要认真办事,当然朕也会给你全力支持,你不必有任何顾忌。”

    “臣多谢陛下!”梁辅臣致谢之后,却又话锋一转,说道:“陛下,臣心中还有一些顾虑,乃是陕甘三边的事情!陕甘各地已经是连续三年出现旱情了,百姓们近乎已是无法维持生计,仅仅凭借着朝廷的赈济维持,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大乱!此外,北方蒙古鞑靼境内同样是灾情严重,近两年屡屡侵犯,臣也是好不容易才将他们阻挡于关外,但三边各大军镇已经是渐渐无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