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7章.逼迫(七).(第2/4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位与漕运之事看似毫无关系的官员——刑部侍郎张敦也立刻站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张敦也是“帝党”一员。
    赵俊臣见到张敦迈步出列之后则是暗暗想道:“张敦就与大部分清流相似乃是江西境内的大地主阶层出身江西则是漕粮征收的主要地区江西官府为了确保漕粮的供应一直都在暗中限制士族们兼并土地否则就要没地方征粮了……而这般情况无疑是影响了张敦的家族利益所以张敦必然是要支持海漕之事!”
    果然张敦与王寿虽然都是“帝党”一员但他这个时候则是与王寿唱了反调义正言辞的说道:“陛下臣出身于江西也最是清楚江西百姓们因为河漕弊政所承受的沉重负担!若只是向朝廷缴纳正常税粮那也是百姓责任自然是义无反顾但若是还要百姓们额外承担数倍的漕运粮耗那就是一项恶政了!王尚书只看到了几十万漕工的衣食却忽视了数千万百姓的沉重负担岂不是因小失大?”
    张敦的说法依然很有道理——事实上也正因为各有各的道理河漕与海漕之争才会是持续百年也没有结论。
    虽然张敦实际上只是想要兼并百姓土地但并不妨碍他表面上为了百姓福祉而大声疾呼。
    而就在百官们因为各自利益而争论不休之际德庆皇帝也觉得不胜其烦。
    自从德庆皇帝登基至今以来河漕与海漕之争已经反复出现了七八次每次都是争议良久但每次都无法达成任何共识。
    对于德庆皇帝本身而言他其实是倾向于河漕的不仅是因为德庆皇帝本身就在利用河漕现状汲取各种利益也是因为德庆皇帝的执政方针一向是以维稳为主除非是见到了明确的利益好处否则德庆皇帝并不喜欢看到任何变化。
    对于执政者而言所谓“变化”其实就意味着变数与混乱。
    于是德庆皇帝的目光终于是转向了赵俊臣。
    在德庆皇帝看来赵俊臣无疑是满朝百官之中最善于算账的人若是赵俊臣认为海漕之事的好处更多德庆皇帝也许就会认真考量、改变想法但若是赵俊臣认为海漕的收益不大那么德庆皇帝也就会继续抗拒海漕之事——在这个方面德庆皇帝还是很信任赵俊臣的。
    然而德庆皇帝把注意力转移向赵俊臣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情。
    自从朝议开始之后赵俊臣一直是沉默低调所以“赵党”众人竟也就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表明态度!
    要知道“赵党”众人的利益同样是与漕运之事息息相关有些人因为漕运现状而受益也有些人因为漕运现状而受损但偏偏没有任何一位“赵党”官员站出来表态、趁机为自己与家族争取利益。
    显而易见“赵党”众人皆是耐心等待赵俊臣率先站出来表明态度然后他们才会根据赵俊臣的态度决定自己的立场。
    这般情况无疑是体现了赵俊臣对于“赵党”势力的掌控力之高以至于所有“赵党”官员皆是把赵俊臣的态度与意志视为是他们决定自身立场的首要条件。
    又或者说相较于赵俊臣分配给他们的利益与漕运相关的那些利益对于“赵党”官员而言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从这方面而言“赵党”显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极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看出这一点之后德庆皇帝的眼中顿时就出现了一些阴霾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的心中想法也与昨晚的周尚景极为相似。
    “只看‘赵党’众人的这般表现就知道赵俊臣的势力根基已是愈发稳固了若是任由他进一步扩张壮大迟早都会变成一个不受控制的后患……
    只可惜近些年以来朝廷的运气总是欠佳江山各地屡屡发生天灾国库存粮也是捉襟见肘……在朝廷的粮荒困境彻底解决之前朕还要继续隐忍只能暗中压制……目前还不是彻底根除后患的最佳时机!”
    暗思之际德庆皇帝已是摆出一副信任备至的态度向赵俊臣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