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二、堂记(第1/6页)  颐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家的诊所名为颐人堂,是苏老爷子一手创建的。

    老爷子本名苏瑞,字润堂,一说起他的大名,在塞城可是非常有名气,尤其是在中老年人当中,更是大名鼎鼎。

    苏润堂是家中老小,上有两个姐姐,加上中间夭折的一儿一女,他是家中第五个孩子,是母亲四十岁那年所生,父母老来得子,爱如至宝。或许是老龄产子,营养不良,苏润堂自幼体弱多病,母亲带着他遍访名医,仍然收效甚微。但令人惊奇的是,他虽然身体孱弱,却智力超群,聪颖绝顶,入学堂以来,门门功课均为优等,尤其是文采斐然,出口成章,书法、绘画也很有造诣,引得多少人望其项背而自叹弗如,一时成为塞城有名的才子。

    然而,在那个重工轻文的年代,苏润堂的才艺天赋却并没有引起家人足够的重视,他十六岁那年,苏家老太太为他谋了一份手工业工人的工作。刚刚升入高中,课本尚未温热,身为孝子的他不得不中断学业,成了一名学徒工。虽然告别了心爱的学堂,但他仍勤学不辍,做工之余,生活闲暇,读书学习仍然是他的最爱,乃至成家后,即便是家务事增加了许多,这个良好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

    他自由地徜徉在文人墨客的作品意境中,感悟着他们的迥异情怀:胸怀家国天下之壮怀激烈,心忧民生多艰之悲悯苍生,历经宦海沉浮之宠辱不惊,看破红尘过往之练达人生……隔着时间和空间,穿越岁月和风烟,苏润堂的心境被熏陶得时而一腔热血壮志凌云,时而霁月清风淡泊宁静……

    他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感,并向报社、杂志投稿,每投必中,这更鼓舞和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他醉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乐此不疲。

    岳母的病逝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岳母患的是癌症,一开始是由于误诊耽搁了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后期则是家境贫寒,无法凑够盘缠和医疗费,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大城市接受治疗始终难以成行,最后饱受病痛折磨,悲苦辞世。

    眼睁睁看着亲人撒手人寰,凄惨惨听着悲恸欲绝的哭声,苏润堂戚然呆坐在岳母的灵前。他的心不仅哀痛于岳母的病逝,而且一直沉郁在寒门百姓无助的悲凉里,渐渐地,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他心中弥漫升腾,他萌生了弃文从医的念头,他决心要用毕生精力学习中医,努力去治病救人,希冀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从此,他的案头原有的国学经典及文学名著被一批医学典籍替代,《黄帝内经》、《伤寒论》、《汤头歌诀》等成为了他的案头新宠,漫长而艰难的学医生涯开始了。

    这一学就是三十多年。从起初的晦涩难懂,到如今当地及周边广有名气的中医大夫,期间所经历的艰难曲折、酸甜苦辣只有他和老伴王香梅明了个中滋味。一路走来,也不知拜访了多少中医大夫,遭受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闭门羹。重金拜师、购买医书让原本就清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年四季,全家人都节衣缩食,拮据度日,每到过年,别人家的孩子都早早地换上了新衣,苏家姐弟三个却往往是几年才置办一次。

    或许是苏润堂虔诚学医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五年后的一天,一名男子造访了他,说听闻他一心向医,特地来拜会,问他是一时起意,还是真心想学有所成。苏润堂赶忙将中医是自己终生不渝的唯一事业言说给来人,那人甚为宽慰,这才把来意说明。原来,他名叫张先圣,是外乡人,祖先为中医名家,到了他这一辈,除他之外,家族之人无人愿再传承,他忧虑祖传绝学失传,一直在寻找可以传得衣钵之人,此次来塞城工作,听说了苏润堂的事,又打听了他的家世和人品,有意将祖传倾囊相授,因此登门拜访。苏润堂夫妇大喜过望,赶紧请至家中,就要行拜师之礼。张先圣摆手却之,和苏润堂一论年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