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亡国论(第1/3页)  开封有客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修茗在府衙慢悠悠兜一圈后到正厅的时候,正好公孙是公孙把描摹好的画交给包大人之后,这时他在正厅里喝茶,看见修茗过来了忙招呼,“楚公子请坐。”

    坐下后,下人送上了茶,修茗不喝只是拿在手里把玩,“包大人从看到牡丹起,就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是有什么大事”

    “不管是谁,遇上一件做了不知道该说对还是错的事,总会有几分郁气的。”显然公孙是知道些什么,这吊人胃口的话让修茗真来了几分好奇,“不知道对错的事怎么会呢,有偏好就会有自己认定的对错,什么事会让人觉得不知对错”

    公孙放下茶盏,看向修茗,“想知道”

    修茗点头。

    “那正好今天闲着,那我就当一回说书先生。”说完将茶盏当做醒木一拍,张口来道,“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说完开场白,就来到了引子部分,“天下兴亡多少事,几度春秋几家休,今个说的就是一件千古难解的迷题,不过在说这迷题之前,我得给你讲一个小事,由这事引出这迷题来。”

    说了一大堆话,公孙喝了口茶润口,才继续道,“众所周知,包大人是个清官,作为清官的前提就是他得是个官,说到这,想必你也能猜到,我要说的事,就是包大人殿试上发生的事。那会包大人比现在年轻,当然在我想来估计没多大差别,都是黑皮子。那时候正好是太后放权,官家正式独自上朝没多久,可以说那次殿试,官家是第一次经的大事,对它十分重视的,因此除了朝中老大人出试题,官家还亲自出了一道题,这就是我要说的千古难解的题,官家承诺,凡是这额外的题回答的好的,就算殿试答的再差,官家都将会重用此人。”

    说书人不好他人打断,因此修茗只能在心里琢磨,这出的题是什么题包大人是怎么回答这道题的

    琢磨着,就听公孙说,“那次殿试,举子们纷纷浏览试题并快速答好,接下来的时间都耗在这额外的题上,一个个妙笔生花地写下答案,唯有包大人,先是看这额外的试题,然后就放到一边去,认真作答殿试的题,从头到尾没在额外的试题上写过一个字,交了一张白卷。”

    说完看着修茗好奇的神情,公孙问他,“你知道那题目是什么吗”

    “不知道。”修茗摇头,公孙见状笑了,“后来包大人跟我说,那试题上只有一句话假如山河破碎,大宋亡了,尔等文人当如何这个问题应该是当权最为忌讳的问题,官家竟然在殿试上拿这个考察学子,真是有意思。”

    修茗想了想,小心地问道,“这很难吗”

    “题不难,难在没有十全的办法。”公孙答到,“殿前举子的答案十分多,但都不是陛下想要的回答。一位举子认为重点在让我大宋不亡,因此提出文治国,武定邦,然而自古文武相轻,文人大多认为武者打打杀杀,有违天和,粗鄙至极。武者则多半以为文人悲春伤秋,娘兮兮地无半点作为,这两种争锋相对的人一同为官,恐怕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朝中大臣不和,怎么定国”

    “还有其他想法的吗”修茗好奇地问。

    公孙点头,“有位举子崇尚老庄无为之道,认为山河破碎实属无奈,应该顺天意而为。然后官家给他一个官,让他顺天意,回乡帮农人种田去了。”

    “官场版的回家种红薯啊。”修茗小声嘀咕着。

    然而还有其他答案,公孙没有保留,继续说道,“有位举子比较激进,提出大宋如果亡了,那么他必将用尽一切办法复国,官家看了他的答案,让他写话本和行军词,祸祸军营里的那些小将士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