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政局(第1/3页)  承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昭太子新丧,皇帝爷伤痛不能自抑,下令罢朝三日。

    朝臣哗然,皇帝爷的天下来之不易,是刀山血海里夺来的,自开国起不曾有一丝懈怠,就连先皇后去世,陛下也只哀思了半日。

    一道旨意未平,一旨又惊起波澜。

    皇长孙齐润晋为皇太孙,仍居于太子府。

    皇帝这是要直接弃几位尚在壮年的皇子不顾,认准嫡长了

    昭太子英明贤德宽厚从容,不负天下众望,朝臣们固然为昭太子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却不容许皇帝的怜惜之情转移到政事上,一国的继承人决定了帝国的兴衰,岂可草率。一时间朝臣们各抒己见,奏折堆满了勤政殿的书案,皇帝却仿佛耍起了小孩子脾气,任文武百官跪满了勤政殿外的阶梯,案上的书简一律不看。

    大梁朝的开国皇帝,自幼家贫,二十八岁时还打着光棍,后来遇到先皇后李氏,李氏温柔娴雅,是他此生难得一遇的知心人,夫妻二人携手共度,走过风风雨雨,皇帝爷也于而立之年喜得长子,彼时敌寇溃逃,他本想穷追,突然起了好大的风,飞沙走石,迷了眼睛,下人匆忙来报,夫人难产。

    取舍之下,皇帝爷决定先回家看看李氏,刚刚赶到家中,便听到一声响亮的啼哭,探子来报,说方才敌军溃逃,原是诱敌之计。

    皇帝爷拍着胸脯,感叹逃过一劫,若是中了敌人的圈套,不死也得去了半条命,因此格外感恩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特为他取名叫襄,襄,有帮助之意,齐襄便是他命中的贵子。

    齐襄出生后,皇帝爷渐渐一路高升,后来原先的大将军暴病而亡,军中不可一日无主,皇帝爷劳苦功高,遂在众人的推举下,做了起义军的首领,占了岐山扯了大旗,自立为王。

    在众多皇子中,皇帝也最喜欢齐襄,不仅因为齐襄是他的长子兼嫡子。

    先皇后并不止齐襄这一个儿子,二皇子和三皇子都为其所生,可皇帝爷对他们的喜爱却远远不如对齐襄那般。

    彼时战火连天,皇帝爷却总是亲自将齐襄带在身边,叫专人授课,亲自教其武艺,太子最拿手的那套红缨枪法便是皇帝爷身传的。

    齐襄同齐彧一样,十几岁就上了战场建功立业,皇帝爷还盛赞其为“虎父无犬子”,少年意气风发,在昭太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昭太子本人也是谦逊敦厚,广得大臣们的拥戴,皇帝爷对这个长子的期许远比众人所想象得还要高。

    是以昭太子一朝病逝,皇帝爷也卧病不起了。

    齐润奉诏入宫。

    他出生时,第一个抱他的除了奶母,便是皇爷爷了,皇帝爷爱屋及乌,长子病逝,更是将全身的情感都倾注到了齐润的身上。

    十八年前,已知天命的皇帝爷得了嫡长孙,高兴得连摆三日的流水席,没想到时光飞逝,一转眼,嗷嗷待哺的孩童都长得这么大了。

    齐润看着病榻上的老人,不复往日矍铄的精神,心中也不大好过,皇帝爷冲他招招手“温衡,快到皇爷爷这儿来。”

    齐润长得很像他的母亲,和襄儿并不太像,可身上的气质无两,无论是身姿还是神态。皇帝心中得了一丝安慰,拉过齐润的手,他是大梁朝的主宰,轻易不示泪于人前,今日却当着自己百般信赖宠爱的嫡长孙的面,忍不住老泪纵横“衡儿,都怨朕,若当初朕不教授他那套枪法,你父王便不会披甲上阵,更不会遭人暗算,沉疴难愈。”

    当年若不是齐襄为自己挡了关键的一击,哪有如今的大梁皇帝。

    皇帝越说越伤心,滚烫的泪水砸在齐润手背上,齐润也不禁湿了眼眶“皇爷爷,父王走的时候还握着您亲赐的那柄红缨枪,他从来没有怪过您,这是天命,是父王福薄,不能尽孝于您老人家膝下。”

    自古以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