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第112章(第3/5页)  皇子妃奋斗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提起这个,邵箐倒清楚“二郎确实不得空闲,近日都忙着粮草调度之事呢。”

    邵柏跟庄延学着,庄延就是负责这一块的,从益州往外路途颇远,二人忙得脚不沾地。

    孙氏闻言却一怔,这调度粮草,长达两三个月“元儿,莫不是殿下近日又要兴兵”

    邵箐按了按小腹,吁了一口气“若无变故,应是如此。”

    这几个月来,从魏景养伤,寻获孟氏母女,再到邵箐怀孕,平阳倒挺平静的,只外头的局势却越演越烈。

    朝廷大败后,对地方的约束力进一步被削弱。魏显这皇帝,实际控制范围已缩减至司州,及凉并豫兖四州的半数区域,还有冀州一小块。

    听着挺大的,但实际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已是锐减至仅剩约六分之一。

    小军阀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本就是一方长官的大中军阀胆子更是大了很多,以前都是遮遮掩掩地小动作,现在明目张胆起来了,左攻右交忙的不亦乐乎。

    皇帝大概很郁愤的,但他根本没法分心处理这些了。当世另两大势力,他的老对手济王和桢泉军的攻势愈发猛烈。失去二十五万北军的朝廷,哪怕有新征召的兵卒入伍,一时也焦头烂额。

    并且这种劣势很大可能将持续下去,现在的朝廷都这么吃力了,实难保某一天不会前线失利,被叛军步步逼近。

    总而言之,现在的天下局势,豫兖二州战火最猛,其余地区遍地开花。

    最乱的时刻已经到了。

    于有志于天下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譬如,魏景。

    次日例行议事,季桓站起,拱手道“主公,如今我方大军休整数月,已是停当。”

    “今兵马齐备,粮草也足,当是奖率三军,趁乱而出。”

    魏景颔首“确是如此。”

    欲得天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时机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也。

    自然不容错过。

    他环视在座诸臣吏,目光在右下手的邵箐脸上顿了顿,邵箐微微点头,他声音沉稳“趁乱而出,诸位有何见解”

    这一点,其实亲近宾主几个心里都大致有数,闻言,季桓毫不犹豫道“主公,此时非北伐良机。”

    冬季马上就要到了,北方将大雪封路。更何况,此时朝廷正和桢泉军济王打成一锅粥,己方实在没必要一头撞上去。

    他们有更好走的路。

    季桓大步行至左边墙壁,仰看悬挂着的大楚疆域图,伸手在正中间打横一拦,食指擦过扬州荆州益州北境一线。

    “南方攻伐难度远低于北方,又无大雪封路。”

    他肃然拱手“在下以为,主公当先攻占荆扬交三州,稳坐南方半壁江山,后再俯瞰北方中原,伺机北伐。”

    若是将大楚拦腰一分,南方就四个州。出了益州是荆州,荆州再往东是扬州,扬州已濒海。

    打横三个州,脚底下还横卧着一个交州。

    但这四个州,都是大州,面积加起来甚至比北方九州还要大点。季桓说,占据四州就是稳坐半壁江山,确实不假。

    若魏景稳占南方半壁江山,那将是天下第一雄主,再无人可与之相媲美。

    他若北伐,天下撼动。

    这是目前最好的、最容易走的、成功率最大的一条路。无第二者可与之相比拟。

    魏景颔首“伯言所言,正如我意。”

    他一言既出,征伐的步调当即定下。

    魏景注视着巨大的地域图,目光一寸寸从交州扬州越过,最后落在荆州东边四郡上。

    “欲东征,必先伐安王。”

    荆州七郡,排列相对而言算比较整齐的,纵向的东西两行。西边紧邻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