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下定决心(第2/3页)  古代农家生活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且老六是兄弟几个看着长大的,平日里也尊重几个哥哥,兄弟间的情分自然更是跟赵四不一样。

    再说都是爹娘的亲身儿子,平分也没有说不过去的理。

    赵六想了想,对着赵老爹和赵老太鞠了一躬,说道:“儿子惭愧,这些年不但没为家里挣钱,还费了家里不少银钱读书...“。

    “你这说的啥话?”赵老太不悦得打断赵六,“先生都说你是个顶顶厉害的,以后少不得能光耀门楣,供你上学也是应该的”

    “如今你可是整个青山村唯一的秀才,为咱家长了不少脸”

    又宽慰道:“你哥哥们养活自个妻儿,是他们该做的,最不该的就是老四这混账玩意儿...,再说你上学的学费都是先生免了的,谁家有你这本事”。

    赵六读书这事还得从赵老太娘家姚家村说起,这姚家村有间私塾,赵老太每年回娘家都会带上赵六去走亲戚。

    赵六五岁那年在学堂外偷听,被先生逮着了,先生也没教训他,反而考教了一番,发现这孩子颇聪明伶俐,便问赵老太是否要送赵六来上学。

    可惜那时赵家没多余的银钱送赵六上学,而且私塾离青山村太远了,赵六那么小根本无法独自往返两地。

    这学堂先生也理解,毕竟上学的学费加笔墨纸砚的费用不是一般人家能成承担的。

    以后每年跟着去走亲戚,赵六都会在学堂外偷听,先生也不撵他走。

    直到赵六9岁那年又去学堂偷听,先生好奇这孩子咋这么执着,每年来听这么一两次究竟学到了些什么,于是决心考教下赵六

    先生惊奇的发现只要是赵六听老师讲过的,都能分毫不差的背诵出来,而且对于文章的理解颇有些见解、甚至有时候回答问题还能举一反三。

    于是问赵六在家是怎么学的,原来赵六这孩子记忆力超群,先是在学校牢牢记住先生讲过的内容,回家后对自己记住的东西进行反复的记忆思考。

    这么聪明而且好学的孩子,先生觉得这么个好苗子埋没了太可惜,于是再次跟赵六家里人商量送赵六来上学,并且还主动免了赵六的学费。

    赵家才同意赵六去上学,而且9岁的赵六也能独立往返姚家村和青山村了。

    于是家里便给赵六买了笔墨纸砚,赵六自个也很争气勤勉,除了上学还经常挤出时间给书店抄书挣些铜钱,可以说赵六上学用的大部分纸和墨都是自个挣来的。

    赵老爹接着吩咐道:“明日上午请村长和族里几位族老到家里,把这分家的事过了...“。

    赵老爹见几个儿子都没异议了,便让他们出去,老两口待屋里又仔细合计了一番。

    宝珠看赵六回来,忙上前问道:“爹娘找你们是不是说分家的事儿?分还是不分啊?“。

    赵六一进门就听宝珠问了一堆问题,好笑的关上门回道:“已经商定了明日上午分家“,看来宝珠这丫头也是想着要分出去过的,正好省得自己劝导她。

    宝珠好奇的问道:“那有没有说咋分呢“,没想到这分家的事竟然还真闹成了,宝珠心里意外极了。

    赵六不由自主敲了敲宝珠的脑袋瓜子,说道:“家里的田和银子,除了爹娘那份,都是各房均分,至于房子应该是各房住的归各房“。

    宝珠拍了下赵六的手,说道:“大哥家可占了两间房呢“。除了赵大家两夫妇住一间,几个儿子住一间,其他兄弟都是一家几口人同住一屋。

    赵六说:“这几年德哥儿和宏哥儿也为家里挣了不少,况且大哥是长子,房子归大房也是应该的“。

    宝珠想想也是,人家为家里贡献得多,多分点也是应该的。

    不过能分出去就很惊喜了,管它分了多少,反正以后自己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