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洛阳文会[二](第2/3页)  [三国]焚香祭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地主耕种。

    地主的豪田,产量多么惊人麦桔日日堆高,粮仓年年辟新。吃不完的粮食,卖都来不及卖,砌在仓里,受潮,发霉,被老鼠吃。几年下来,竟养出数只脸盆大的老鼠。

    而农民呢见税什五,辛苦劳作一整年,粮食一半给地主,自己连饭都吃不饱,饿得皮包骨头。

    秦国一士人笑他黔首自实田,何故沦于此不如再去找荒田,自耕自种,总好过在这受人盘剥。

    却不曾想,时下土地兼并之盛,哪里还有荒田可找

    农民道这里好呀,虽然米饭吃得少,但是可以时时加餐主家粮仓里养了硕鼠,每只都有脸盆大,足够我儿子吃肉吃到饱。要到别处,指不定就没有这么大的老鼠了。

    士人道我不信,哪有那么大的老鼠。

    农民道不骗你,真的有那么大,而且时时有,四季有,从来不断货。

    士人道这还真是奇了。那些硕鼠真是你家的救命恩人啊,你可要好好感谢它们。

    农民道是啊,我每天都在感谢他们。

    后来,农民的儿子罴因为吃多了硕鼠,竟长得越来越像硕鼠。

    农民觉得很害怕,可地主却觉得农民的儿子最近变顺眼了,破天荒地推荐他做了一名小吏。

    罴的脸一天天地向硕鼠接近,他的官职也一天天地升高。

    终于有一天,罴不再是罴,他的身体,脸,手脚,都长成了硕鼠的模样。

    而此时的他也已身居高位,手执缙绅,封侯拜相。

    崔颂虽然没看懂这个故事,但从字里行间,也能猜出这篇赋暗藏“讽喻”。

    熊罴常被古人代指勇士,由罴至鼠,其中的暗指不言而喻。

    这篇赋当真好的人神共愤吗

    未必。

    可配上其主当时的年龄,含义则完全不同。

    三年前,崔家颂郎才15岁。

    假若此赋有三分才,因着他的年纪,这才便成了七分。再加上名师不绝于口的赞叹,这七分才,也就成了十分。

    然而,不论原主的名声是否存在水分,他的文才究竟是三分还是十分,对崔颂而言都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一个连高考作文都写得扑朔迷离的理工汉子,你指望他作诗作赋

    是以,当荀彧提及那硕鼠赋的时候,崔颂整块后背都炸起来了。

    卧槽该不是想跟他来一场斗赋吧

    崔颂连忙正襟道“今一人言市有虎,荀兄信之乎”

    这是战国策中“三人成虎”的典故,荀彧能将原文倒背如流。可崔颂问得突然,令他不由微怔了下。

    “三人言而成虎,”崔颂词穷地斟酌着,低叹一声,“如此抬举,颂愧甚。”

    面子里子算什么,与其老想着怎么蒙混过关,提心吊胆地害怕自己露馅,倒不如老实地承认自己不行要能打消别人关于他“很有才”的想法,那最好,他一定会去烧高香的。

    荀彧露出一丝不赞同之色“君子百行尽,一赋笑千秋。君何必妄自菲薄。”

    这剧本不对啊

    崔颂有些不敢置信“非颂自轻,只恩师私溺,将颂视若亲子,故觉千好百好然颂顽劣驽钝,偶有所得,当不得如此盛赞。”

    意思是这不是谦虚,而是恩师偏爱我,把我当亲儿子看待,所以觉得我哪里都好其实我是个渣渣,千万不要找我拼赋

    随后,崔颂感觉再谈下去估计就要发生文化界的惨案,于是找了个合适的借口,再次尿遁。

    崔颂离开后,未过三息,一头戴进贤冠,身穿绀色直裾的男子信步而来,于荀彧席前停下。

    “叔父。”那人行了一礼,抚衣坐于荀彧身侧。

    荀彧拢袖回礼,若有所思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