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第19章(第1/3页)  备战科举(女穿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许蒙还是太年轻,根本不明白若是接下刘太平所言意味着什么。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刘太平说得好听,谁知道现任太爷是否对前任有敌意,是否当真要黄师爷看顾这位前任的师爷呢

    老百姓过日子,富裕还在其次,关键是安稳。

    安生稳妥,才是真太平。

    三老太爷也不是真不动心,能成为县太爷的师爷至少学识是没问题的,他困扰的地方有二一,这位老先生的年事已高,一旦嗝屁,就得有人给他养老送终;二,现任知县对他没嫌隙怎么会找不到事情做呢

    从刘太平家出来,冯大勇与刘太平的四邻打着招呼,介绍着三老太爷和许蒙。竟然还有人认识许蒙,拉着三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到了没人的地方,三老太爷问冯大勇道“不是太姥爷不帮忙,咱啥也不知道,哪里敢应承啊。”

    冯大勇表示理解,到底与刘太平更亲近些,替刘太平解释道“那位文老先生,我也见过。他身体应该还成吧,以前还练练五禽戏这些,就是给前任那位事儿打击到了,才病倒了。倒也不是没人寻他坐馆,就前些时候我跟你说过魏家,寻过他,他嫌弃魏家子弟不成材,不愿意去。”

    这魏家便是那位拿一百个鸡蛋打发了黄众的人,敢跟县太爷的代言人叫板,背后铁定有后台。文老先生拂了他的面子,其他商人自然也不会寻文老先生坐馆了。

    最主要的是文老先生就被打算去商户人家坐馆。

    当今世道,四民是士农工商。商人居末,根本参加不了科举,去坐馆混口饭吃却搭上自己一辈子的名声,他也不乐意。

    文先生这事儿按下不表,却说三人一行又拜会了冯大勇的几个朋友。

    这几位主要是谈鸡蛋买卖的生意,如今虽说是太平年景,有钱吃肉的老百姓还是占少数。又临近年关,走亲访友肯定不能空着手,肉买不起,能做个蛋菜什么的也算脸面了。

    三人走了这么一遭,加上冯大勇的需求量,又拿下了五千个蛋的订单。口说无凭,大家打算是晚上吃饭的时候,找刘太平和干说合买卖的丁牙侩当中介人。

    忙活了一通回到冯家,许蒙却听冯大奎对他神神秘秘地道“酱油吴来寻你了。”

    许蒙跟着三老太爷谈生意,费了一天脑子,有点累。他闻声,没过脑子,直接开口反问道“寻我干啥我又不打酱油。”

    冯大奎听到打酱油三个字,嘿嘿笑着跑走了,边跑还边道“他来打你。说叫你编排人家的酱油了。”

    谁编排了

    许蒙真心觉得冤枉,却也累得不想动,就没管。正准备回客房的麦秸秆地铺上睡觉,却见冯二勇从前院铺子里进后院喊住他道“羊娃子来来,刚才大奎没喊你吗有人找你。”

    “喊了。”许蒙应着话,往前边铺子走,还不忘卖冯大奎的赖道,“大奎说有人要打我,我害怕。”

    冯二勇闻言笑骂了大奎几句“他个赖种孩子,闹你玩呢。是咱隔壁酱油吴家,寻你打听打酱油的故事。咱们嘴巴都不利索,没你说的清楚,你来给说说。都是一片的。”

    都是一片的意思就是不好推托了。

    酱油吴也算世居于舆山县黑龙潭一带了,没谁家说得出他家怎么会做酱油的。但是这手艺辈辈相传,传了好些代了。前朝末年,酱油吴家子嗣不旺,招了个上门女婿,也就如今酱油郑的传艺人。酱油郑背信弃义,抛妻弃子,回了郑家开始与吴家打酱油市场的争夺战。酱油吴吃了好些年子嗣不旺的亏,如今眼瞅着要起来了,可到底不敌酱油郑这些年在城中经营。

    酱油吴家如今话事人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叫吴蒸。他娘生他的时候,正在蒸黄豆,所以取名叫蒸。吴蒸算起来,应该是当初那位酱油郑的孙子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