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卡特一家回美国(第1/3页)  美娱之征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莉维娅卡特遗憾自己没能赶上1973年的香港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也说不上话。但是遇上1989年日本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和1996年中国股灾还是可以在大人们身边暗搓搓地敲敲边鼓的。

    以后长大后的她也并不打算放过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的破裂和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这些可都是送上门儿来的抢钱机会啊

    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e

    资本主义的本质还是金钱,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财富的渴望。

    更何况奥莉维娅的家庭并不是什么大富世家,就是所谓的老钱家族,充其量只能算作是美国随大流普通中产阶级里好一些的那一拨。

    没赶上去苏联当倒爷的好时候,所以改道撺掇小舅舅当包工头创业发家开始,奥莉维娅就在赚钱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有个熟人好办事儿。因为二伯亚瑟卡特在银行业工作的原因,赶上前苏联解体的时候,小卡特家在倒买倒卖卢布的时候搭上顺风车大赚了一笔,和小舅舅在深圳合伙开了一家酒店,也是为中国引进外资做出来一部分贡献的外国友人。

    而二伯因为狙击卢布表现出色,几年前花旗银行中国区总部由香港变更为上海,他也随之高升成去了上海。

    这些都没有奥莉维娅什么事情,因为还小小只的她也不能随意发表什么妖言惑众的言论。只是在小舅舅问她有什么生日愿望的时候,她提及要是家里开酒店可以随便吃喝,要开商场可以每天穿新衣服。

    童言童语却反映了当下钱包鼓起来的中国人对物质生活的欲望。

    衣食住用行,最基本的欲望满足,也是囤积土地的好时机。后世里一线城市的搬迁补可是富裕了一大票人。

    深圳这一块儿最明显了,有些眼光好的人家,搬迁就不止一次两次,所获也是非常惊人的财富,三代人躺平了吃都可以啊。

    大人们是具体怎么操作的奥莉维娅是不知道的,她本人最明显的感受是在香港生活的水准直线走高。

    奥莉维娅一家住的房子逐渐从她出生时候拥挤的五六十坪进阶到离开时候的一百来坪的大房子。车子倒是没怎么换,本持着低调的原则,一直用着原先的那一款经济适用的车型,一家人安安稳稳的在香港过日子。

    1996年2月  纽约曼哈顿上东区公寓

    “起床了,孩子们。”

    一大早,被叫起床。

    看着终于被填满的房间,奥莉维娅卡特偷偷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收拾的差不多了。

    地广人稀的美国比香港的房子宽敞了许多,当然也是花费了小卡特夫妻大部分的现金积蓄。

    对没有存储概念的大部分美国人来说,能一次性拿出来这么一大笔钱也是相当神奇的。

    当然在精打细算的韩亚菲女士的算计之下,也没有傻到一次性付全款。

    小卡特家的财产的增长是迅速的。

    新婚第一年就被韩亚菲掌控住家里财产大权,想起第一次年终看着家里的资产总额时,罗德先生是吃惊的。嗯,对老婆大人的神奇是啧啧称赞,还向她讨教过绝招。

    其实跨国公司外派出国工作的高管们的生活补助是很高的,夫妻二人靠着罗德的补助就能生活的很美好,美国本部发放的工资基本没动用。

    即便新婚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有了双胞胎家庭负担加重了,但韩女士也是有收入的新时代女性,总之,奥莉维娅一家在香港生活的比较滋润。

    加上二伯的理财指点,偶然的捡漏,奥莉维娅时不时偷摸的作弊,就这么着,在不知不觉间卡特家的资金总额还是很有看头的。

    1996年5月发生了震惊全港的绑架案,幸好在1995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