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数字化解析(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数字化的社会,将所有现象赋予数字属性,并用数学规律加以计算,这就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

    攀比心理,涉及人的基本心态:嫉妒。这是同类竞争的产物,但在古代,并不那么明显。比如你家有房有地,我家有房有地,并不显得相差多少,人与人之间也貌似和谐平等了。但在今天,房要折算成平方计算,地要折算成亩,这大小就区别开来,数字区别一明显,嫉妒心态就强烈。攀比有了数学这个强大的计算工具,就变成了一种流行心态了。

    本来,老祖宗告诉我们,五十步不要笑百步的,只要质相同,量的大小可以忽略。但今天,五十步就是要笑百步的,仿佛有了数学,量,就成了决定一切的因素。

    现在有个说法,说是一万小时定律。说一个人,要成为某个行当的行家,需要从业一万小时。这种简单数学归类甚为可笑,因为,它忽略了性格、爱好、天赋等基本因素,是不成立的。比如,著名密码专家沈昌祥院士,他干了好几年洗车修配工,师傅总嫌他笨,因为他耗费的一万小时,连门都没入。他笨吗?

    现代金融,把一切折算成钱来计算。计算是方便计算了,但折算成钱的初始起点,往往出入很大。比如中国的股市,当你看到市盈率、市净率等数据的时候,你曲线分析,你看波段,你计算模型,充分运用数学能力。数学家被人抢完了,就去抢学高能物理的、学流体力学的,因为他们的数学好。运算半天,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分析框架,但这座大厦,往往是建立在沙堆之上的。该企业在上市前就做了假账,企业净值为假,初始值错了,所有的运算结果就都错了。

    解析几何,就是把空间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建立坐标,进行计算。但这个方法也在向不属于它的范围延伸。有人在分析社会发展模式时,也采用坐标第的象限法,说第一象限是增长,第二象限是衰退,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各代表什么之类,说得振振有辞。但我,我要问的是,社会发展模式只有四种吗?如果有第五种类型怎么办?社会发展是连续的吗?如果有跳跃和突变怎么办?

    当你沿着某条路线追求人生目标时,最大的悲哀是,你努力半生,沿路拼搏,到头来,发现这条路线是不连续的。

    这就好比班长,当他努力想成为城里人时,在部队努力当志愿兵,回到家乡进县城工厂,结果,这条路是不连续的,工厂突然改制,他前半生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打个比喻,逛街走进了死胡同,逃命来到了悬崖边,这就是数学上的不连续,不管处于哪个象限,都是绝望。

    但是,人生的真相,真的是可以这样解析的吗?不对,也许另有出路。比如易经的分析模式就给我们启示,再好的卦,也有变坏的一天,再坏的卦,也隐藏了变好的可能。人生不是线性代数,不是一条唯一的线,而是一个面,无数条道路,随机应变,变则通,通则久。

    班长利用了他命运中与自己线路交叉的两个人,改变了自己的轨迹,一个是向班长,给他贷款买车跑运输。一个是我,给了他一个崭新的平台。

    我本人也曾经历绝境,路径不连续,象限入底层。流落街头,于贩夫走卒中求食;举目无亲,异乡外地里挨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绝境,因为天无绝人之路,换条道走走,就通了。我遇上了董先生,生命展开了新的画卷。

    好吧,就算生命不是一个线性问题,不可以用线性代数来描述,那是一个面的问题吗?可以用坐标来描述吗?或者是一个立体的问题?或者是一个趋势性问题?或者是一个极限性问题?或者是一个概率性问题?我们有几何学、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统计学、概率论等分支理论等着你。如果你对突变的描述不满意,我们还有拓朴学等着你,反正,你逃不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