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爱心的来源(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保护者冯骥才,在考察了大量的祠堂后发现,三代以上祖先的名字,错误就常见了,更莫说依托远古的先人,也许基因上根本就没有联系。

    家谱这个事也是,错误百出,缺乏考证。拉一个同姓氏的古代名人认作祖先,给自己姓氏脸上贴金。比如,有姓庄的,把自己的祖先说是庄子,那么,历史上记载过,庄子有儿子吗?我们是他第几个儿子的后代?家谱没有延续,没有佐证,都是耍流氓。

    从姓氏上来说,就更可疑了。古代皇帝有赐姓的习惯,也就是因政治原因改变一个家庭的姓氏。也有因避祸原因主动改变姓氏的。也有因农奴随主人姓的,也有因奴隶主所在的封地而起姓的,也有因民族整合而改姓的。比如,李世民有鲜卑族血统,这个李就不纯粹,但他们作为皇族,都带着造假,居然号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可见,中国的姓氏传承,早就失去了血统的真实性,混乱而无真实价值。

    建立在血统关系之上的传宗接代制度,需要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来支撑,但在今天,是不可能的。没听说哪个农村,同姓之间的经济纠纷,是要靠族长来调解的。还不如村支来得权威。当然,主要靠法律关系来调整。

    在历史上,所有宗族,最盛时期早已过去,从秦代的郡县制开始,以家庭来传承的事业已经被政治上判了死刑,打击宗族豪强,成了中央政府的主要任务。汉代虽然企图恢复,但七王之乱给了汉王朝沉重的教训,通过齐家来治天下,会分裂社会分裂皇权,是必然行不通的。每个人都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搭上同宗同族的便宜,但这正是近代政府反对的目标。

    宗族的最后终结者是孙中山,从此以后,没有贵族。今天还想开历史的倒车,可笑不可笑?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们开始吃饱了,有精神上的追求了,这不错。但还抱着古代已经抛弃的奶嘴不放,也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人格独立的习惯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所致,总想把自己的追求依附于一个所谓的团队,寻找安全。这是精神无能的表现。

    当然,精神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文化大师们在启蒙时代提出的理念,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启蒙。

    当然,动物的本性是强大的,基因传承的欲望是本能的。西方也还有家庭的事例,不过不分男女就是了。

    今天中国的重男轻女是历史农业社会造成的。农村劳动,男子拥有部分体力优势,所以是这个观念的经济基础。但在今天,生产向智能化转移,女性越来越多地产出,使得男子优越论受到了冲击,越是现代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越是大城市,男女的不平等就越轻。所以,重男轻女,今天成了愚昧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我的老家四川,男女出生比例大致相当,因为四川的女性勤劳能干,导致很多家庭都是女性说了算,这算是特例了。

    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有个孩子,哪怕他不是我亲生的。抚育他,照顾他,培养他,将我的资源我的经验传给他,看着他达到比我更高的程度,这是一件伟大的作品,从感情价值到社会价值,都是值得骄傲的。

    这种目标,可以达到,与妍子的生育能力无关。

    当妍子把早餐吃完的时候,我们都称赞她的饭量,她却说我妈做得好吃,要天天吃我妈做的早餐。

    “妍子,只要你喜欢,三餐我都包了,我都给你做,好不好?”

    “不行,妈,那样你太累了,这样吧,你每天中午或者晚上,给我炒一个菜,稍微有一点辣就可以,我喜欢。”

    妍子露出自然的微笑,我对她精神恢复的状态感到吃惊。对于她的状况,精神恢复比身体恢复,是一件更漫长的事情,但今天的效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难道,我真是她的特效药?

    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