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一章 两个过来人(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这个异乡。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几个牵挂你的人。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如果这种关系过分单一,你都无法定位你自己。假如,我与妍子的家庭关系没有了,谁来定义我的身份呢?我岂不是,一个后来结成的亲人关系,也没了?我成了什么人?无法被社会定义的人。人失去社会性,很可能跟动物差不多吧?

    我们努力将社会关系捆绑在自己身上,如同班长、小苏、小苟努力团结他的家庭,如同李茅还进一步将社会关系扩展到曾经读的学校。每一条社会关系,都是社会人的心理之锚,当锚点越多,定位就越确定。这种确定感,会带给人一种安心。

    这种安心,会不会随死亡的到来,自然消失呢?

    我正想到这个终极问题时,突然听到李茅的声音。

    “庄哥,想啥呢,来来来,我们共同为小苏敬一杯!”

    尽管不知道原因,但李茅主动敬小苏的酒,小苏明显有点受宠若惊。

    “庄哥,你知不知道,下午和晚自习,问小苏的人,起码是问我的人两倍以上,他是今天的明星,我倒不行了。”

    小苏有点不好意思:“本来分工就不同嘛。李哥你是对付那几个尖子生,我嘛,比较大众化。”

    在他们的交谈中,我总算明白了他们后来做的事。

    李茅在班级交流中,主要是针对几个尖子生,如何提高成绩而辅导。在我和小苟的追问下,他说出了他的辅导方案。

    “尖子生,基础知识已经比较巩固了,我就从两个方面帮助他们。第一,寻找他们知识的盲点,每一个人都有弱项,把弱项补好了,整体成绩就会迅速提高。许多人的弱项,其实是没有开悟造成的。比如立体几何,用两只手就可以打比方,手指来比喻线,指尖比喻点,手掌比喻面,拳头比喻体,当他们熟悉了这个比喻后,就会展开立体图形的想象,他们是尖子生,比较聪明,一点就透了。”

    “对尖子生,第二个问题更重要,就是对难题的理解。比如数学的最后两个题,一般都是难题。但这些难题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几个知识点的混合版。从其中任何知识点出发分析,都可以找到思路。我用几个题,分别找出几种解题方法,开拓他们的思路,他们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快的。”

    “总之,最难的题摆在你面前,你不要怕,也不要瞎试。你得首先想,这出题的人,究竟想考我什么?这个问题想出眉目,离解题就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李茅主要在给那些尖子生,讲思路,打比方。如果教材是在为概念下定义,这种定义,学生无法完整理解的话,就用打比方来帮助理解。

    下定义不如打比方,教育中常有的现象。讲得通不高明,别人听得懂,才考技术。

    “我最后给他们说了关于知识树的概念,主要是跟高三的一些尖子生说的。因为到了他们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建立起知识树的概念,对高考的帮助,是很大的,最主要的是,在离高考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会找到复习的方向。”

    我比较好:“什么叫知识树?”

    “翻开你高中的课本,每一章,就是一棵树,这棵树长了很多树枝,就是下面的每一节,树枝上长了许多树叶,就是每节里的知识点,体现在例题和作业上。你如何复习呢?比如对数学的复习,你闭着眼睛,想一想从高一到高三的教材,要能够背诵得出有哪些章哪些节,然后再回忆每一节中有哪些例题和作业,如果没能够想得起来的,就是你的知识盲点,就是复习重点。无论什么题,都不出教材。因为知识点全面,做难题就有分析的思路了。胸有成竹的人,下笔不会差,即使结果错,也有步骤分。”

    真不愧是过来人啊,能够考上清华,没几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