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章 他们都快乐(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假装闲适地看两本汉译的外国人的小说,并且有意无意地在外人面前朗诵几句英文的诗歌。

    他们以小众为标榜,以国外为标杆,仿佛过着一种高尚的生活。其实,他们只是按自以为的国外生活为蓝本,想把自己与大众区分开来。人多了烦,我就小资一下。如果过了头,他们尝到孤独的味道,就会舍弃咖啡,奔向火锅店。他们在吃火锅时,会大谈,自己是中国人。

    我想,当年那个外国人,流落到丽江时,他除了猎以外,就不感到孤独吗?他是如何生活的?他如何解决性的问题。况且,没人陪伴的情况下,他夜晚是否矛盾过:有没有必要,点灯?

    也许,他在这里,并没有享受生活,他只不过是一个有宗教热忱的人,企图考察这里,是否有传教的可能性。或者,他如探险家一样,将自己的见闻拿回国去,让人们惊,并让自己享受马可波罗的荣耀?

    中央广场上,一天两次的所谓民族歌舞表演,上午的节目开始了,在外来游客的喝彩声中,带头饰的男女们,也像模像样地,跳着他们天天重复的舞蹈,别人的新和神圣,在他们眼中,只是数百次重复的一项工作。

    你看他们跳舞的脚步,几乎没有灵魂,他们的眼神,几乎没有波光,他们身体起伏,没有感动自己,而游客中,却也有些人在感动,仿佛在一边模仿跳动,激动得不得了。

    这些跳舞的表演者,只是业余舞蹈演员以及当地的一些打工的民众。而这些被感动的游客,只是被自己想象中的场景所感动。人们都在演戏,仿佛生活中真有激情。

    大家疲惫已久,需要轻松,大家早不耐烦,需要激动。我们宁愿激动,哪怕是假的场景,也愿意相信。

    如果妍子的爸爸在,他见到此情此景,也会说出一句纲领性的语言吧: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古城已经没有原生态了,但人们愿意相信它有。

    突然,在我低头看行人的脚步时,发现几双运动鞋向我靠拢,我抬起头来时,已经有人在喊:“庄总,真的是你?”

    那一帮子学生,飞机上碰到的,是他们。居然在这个地方,再次偶遇。我突然反应过来,问到:“啥时候到丽江的?怎么不提前通知我一声?”

    “刚到,听说古城里上午有表演,就抢了点时间。”

    “我们说好的,在丽江,吃住我包了,你们可不能变卦。”

    “哪能呢?庄总,我们只是学生,哪里都住得下,何必麻烦你呢?”

    “不行,你们是来云南做好事的,这客我请定了。如果你们瞧得起我,就跟我一起走,说好了,在丽江,吃住玩,都只能由我挣钱。”

    “那不好吧,庄总,我们不太好意思。”

    “你们看到的,我也无聊,就当你们这两天在丽江,陪我玩,怎么样?”

    我只好打可怜牌了,为留住他们,或者说,我为了寻找一个社会联系,好照亮我那渐次冰冷的内心。

    “好啊好啊,庄总给我们当导游喔?”这是一个女生的声音,我看见她脖子上,搭着一条披肩。她上当了,这披肩只是小资自以为是的丽江标记,真正的丽江人,没人使用披肩。

    看他们集体商量了一下,大概是同意了。我赶紧给刘大哥打电话:“刘大哥,学生们到了,十一个人,中午吃菌子!”

    这帮学生听到,觉得好笑,问我,吃菌子是什么意思。我就把前两天刘大哥关于云南影响与吃菌子的关系,大概讲了一下,在这粗糙的石板路上,我们边走边谈,菌子的功能被搞笑,导游的语言就轻松许多。

    一阵阵欢笑,正是我所需要的,它慰籍了我这个孤独的人,因为,这欢笑,证明自己还有价值。尽管这个故事,是刘大哥的原创,但我通过加工,仍然能够逗乐人。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