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一章 为何不平等(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限制它的发展?为什么难以改变它的重要性?社会学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社会组织创造了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则创造了不平等。

    社会结构本就是一种包含不平等层级的模式,所以不管它如何发展,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都是存在的。社会学家一致认为,只要人在社会中存活一天,不平等就会存在一天。马克思曾梦想并预言未来会有一个平等的世界,但是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只有在社会和社会模式烟消云散之后才会实现。

    社会结构的进程是无法阻挡的并且几乎都是不平等的。为什么?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劳动分工(经济、寡头政治、官僚主义、社会分层),社会冲突(得势者和失势者),私有财产制度和聚集财富的能力,权力、声望和特权的相互作用

    为什么劳动分工必然会带来不平等?米歇尔斯这样解释道: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一旦选择了一个领导(怎样选择的并不重要),那个位置所拥有的权力就会赋予该领导超过其他人的优势。事实上,领导权通常都会集中在一小撮个体身上,米歇尔斯称其为精英。领导权的定位赋予这些精英巨大的优势,他们能够获取关于组织更多的信息、日常做决定的权力、控制组织中其他人的知情权。随着时间推移,这群精英就将他们自身与组织里的其他人区分开来,并会有意识地去制造能够保住他们所处位置的方法。

    没有领导权的那些人最终则变得越来越无力去批评领导——也越来越无意这样去做。任何日后进入这些高层的人都将进入这些本质上更有权力的位置。米歇尔斯关于组织中平等可能性的悲观言论被称为寡头政治铁律,即,不管组织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是会有少数人垄断权力,其他人则没有权力。当我们说到“组织”时,其实就是指少数人统治,无论我们称呼这一统治是民主还是独裁。最后,劳动分工本身就意味着权力上的不平等。

    一个社会中往往会存在上百个组织(各种社区、正式组织和群体),几乎所有这些组织都在有意识地制造不平等的体系。超市、学校、医院、俱乐部、城市、乡镇、工厂、警察局、牙医诊所、监狱——所有这些都展现了组织如何被定位在一个业已建立的结构中并从下往上排序。只要有一家公司开张,不平等的职位就会被建立起来,人们受雇于下面这些职位:董事长、首席执行长官、副主席、人事经理等。此外还有更多的职位,如市长、总统、副总统、联邦法官、州立法官、市级法官,也都是等待填补的定位。每一个已经存在的组织都会创造出诸多定位,并会针对这些定位按照权力、声望和特权进行排序。

    “组织”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些不同定位之间的合作会被命名和排序。许多个世纪以来,这些组织都是传统的。责任、权利、权力、声望和特权都由传统决定。社区的首领由血缘或家庭决定,其他位置的指派则由忠诚的友谊和感(而非客观条件)来决定;依照传统,领袖对其自身行为拥有充分的裁量权,甚至是在现代社会,有些群体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如家庭、皇族、部落、小群体或街头帮派。传统组织通常规模较小,不拘泥于形式主义。

    现代社会压制了传统,大力发展了“法律–理性”的定位。在既定的规则和法律中,权利、责任、权力、特权和声望都得到明确界定,个体按照自身资格得到选派和晋升。组织变得理性,便利于人们在高效高能的结构中进行工作。因此,理性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不平等、建立权威和控制工人。

    韦伯将现代社会描述为官僚制社会。这些结构中的定位都被正式提出,并会根据它们的资格和责任进行排列。官僚制削弱了出身和血缘带来的不平等。组织里非正式的、传统的和情感的因素都被尽可能地替换掉,以便组织能够变得客观、有效且高效。韦伯知道这种官僚组织往往都达不到它的既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