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第七十章(第2/4页)  回到七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了一群懒惰没有责任心的人。

    这丫头倒是通透,能看明白这一点,还敢说出来。

    他在家里也听长辈说起过农村土地改革,但是因为阻力太大而搁浅。眼下改革派相对保守派而言,到底弱势。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秦慧如嗔一眼许清嘉,这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分田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嘛

    许向华却是笑了笑,缓缓道“在我老家,大伙儿分到的自留地,都是犄角旮旯里的山地或者沙地,很贫瘠。可自留地的产量比队里那些肥田都要高那么一点。”

    江平业静默了一瞬,苦笑“给自己干活,当然是拼了命的干。”

    话题沉重起来,两位父亲默契的没再说下去,毕竟还有孩子在场,随意岔了一个话题继续聊起来。

    吃过午饭,略坐了一会儿,江家人便告辞。

    许清嘉想溜,被秦慧如拉住了。

    秦慧如严肃的拉着许清嘉坐在沙发上,愁的不行“你这孩子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冒。”

    许清嘉一脸的无辜“田分下去,大家肯定会更加努力干活,收成不就多了。就像养猪,村里的任务猪两百斤都不到,我们家养殖场里的猪,几乎都超过两百斤了。”

    秦慧如登时无言以对。

    “又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这样会吓到孩子。”许向华和稀泥。

    秦慧如不舍得怪女儿还能不舍得怪他,瞪着他没好气道“这孩子这么大胆,都是你惯出来的。”

    要养兔子就给建养殖场,要去黑市上卖兔子也不阻拦,她不赞同,还帮着女儿来劝。养兔子卖兔子不够,还要趁着周末去拍照片挣钱,许向华还给她牵线搭桥,找了个洗照片的人来。就没见他这样惯孩子的

    眼见着火力转移,许清嘉不厚道地垫着脚尖溜之大吉。

    许向华“”小没良心的

    一晃就是半个月,韩东青拿着一堆中药返回首都准备高考。在他走后没多久,江平业往余市扔了个重磅炸弹。

    他挑了十二个公社试点土地改革,试验包产到组,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哪一种方式增产效果最好。

    其实江平业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另外三种形式就是拿来作对照组的,以便日后更有说服力。反正不管哪一种,他相信都会比现行的制度更好。

    早在六二年的山东,还有七零初的福建,就短暂实行过这种制度。虽然最后因为混乱的政局而被叫停,但事实摆在眼前,产量明显比其他年份高。

    做这个决定前,江平业和远在京城的江老爷子通过电话。老爷子告诉他,安徽已经有地方在年初就偷偷包干到户,有人给捅到了中央。主张改革的杨老发话不要着急去动,放两年再来看看对还是错。江老爷子让他尽管放开手脚去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老爷子这话,江平业犹如吃了定心丸,雷厉风行的开始改革。

    可想而知,江平业遭到了多大的阻力。很多人觉得江平业根本就是在开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他们有着十几年的舆论优势在,口诛笔伐,将江平业批得体无完肤。

    江平业也不是吃素的,拿出五月份的刊,指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跟他们死磕,最后立下军令状,一切责任由他承担。才算是把这个政策顺利下达到十二个公社。

    红河公社就是三个包干到户试点的其中一个。这是许向华跟江平业争取来的,他相信包干到户绝对能让老家人过上好日子,也能让他们家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江平业需要增产来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许向华也需要增产来回报江平业。政策一下达,许向华专门请了三天假回了村里一趟。

    从村里回来后,许向华便跟秦慧如商量,他想辞职,回乡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