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第七十一章(第2/3页)  回到七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点都不难,许清嘉由衷希望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

    放眼整个三家村,只有三个知青没走,都是在当地成家立业有儿有女的,其中两个在学校当老师,生活尚算稳定。

    另一个是沪市来的男知青,家里来信跟他说,没他落脚的地方,这个男人当场烧了家信。

    这次包干到户,他便说服了岳父岳母还有妻子,承包了村里那片池塘准备养鱼。

    进了自己原来的房间,许清嘉便把短袖换成了长袖,待会儿得在山上跑,日头毒,晒黑是其次,晒脱皮那就惨了。

    “小清嘉,你用得着这么夸张嘛”江一白对许清嘉的全副武装表达了嘲讽,长袖、草帽、水壶、蒲扇,她当郊游啊。

    许清嘉翻了个白眼儿“我可不像你这么皮糙肉厚,怎么晒都没关系。”

    “娇气。”江一白言简意赅的评价。

    许清嘉反唇相讥“我娇气,我骄傲。”

    江一白还能说什么,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说说笑笑间就到了荒山,这座山以前就是大伙儿的柴房,没柴火了就上来砍,种新树这一茬却没人记得,以至于越来越荒。

    眼下不只荒,还坑坑洼洼,那是开沟田挖水渠造成的。

    许向华托着江平业的关系,找了个林业专家帮他规划了一下整座山。

    向阳的一面,种上他们这的特产枇杷树,这种树易活,种下去到结果,年便够,长成后能结四十年的果子。再搭配一些杨梅树,也是四五年能结果。

    背阴面也要种一些果树,主要是为了固土。那一片他规划用作养殖场。他不只要扩大猪和兔子的养殖规模,还想引进山羊,羊比猪和兔子更省心,画个圈放养就成。

    剩下的空地,他会拿来种一些经济作物。再在裸露地表上种牧草,一面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温,一面草料。

    许清嘉听得两眼放光,等弄好了,这就是一只源源不断下金蛋的鸡啊。再过些年等大家有钱了讲究生活品质之后,还能做农家乐,采摘园。

    许向华还指了指山脚下那块乱石地“那块地没人要,我就要来做了你们奶奶的宅基地。等这边山上忙完了,咱们就造个小楼房,以后回来也有个落脚的地。还能建个作坊,做熏兔肉和香肠。”

    熏兔肉灵感来源于许家康,这小子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也是为了卖个更高的价,很是费功夫琢磨怎么熏出来的兔肉更香,还专门跑去找人请教。

    香肠则是因为许清嘉,这丫头爱吃,可外面买的不合她的口味,她就自己做。他闺女做吃的向来有天赋,做出来的香肠味道相当不错。做多了拿去集市上买,多是回头客。不过这个活计太费时间,做了几次后,两个小的就放弃了。

    他们没时间没精力,许向华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的利润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卖黄豆有利润,同样份量的黄豆做成豆浆豆腐之后,利润却能翻一倍不止。放在眼前的利润,干嘛不伸手拿。

    许家康两只眼睛只剩下钱了,锃亮锃亮的“四叔,你缺帮手不”他鼓了鼓手臂上的肌肉“会干活的那种。”

    瞧他这财迷样,许向华他头上敲了下“就这么点出息,现在你除了当苦力还能干嘛。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学好本事才能帮我大忙。要不是林专家帮忙,这一座山我有的头疼。种植间隔,哪些作物经济效益更好,更适合这里的水土,比老农都懂。还给我推荐了一种生长快的牧草,这文化人就是不一样,人可是浙大毕业的。” 等手上的事情少一点,他也得买点书看看,书到用时方恨少。

    许家康张了张嘴,可见这人心不足蛇吞象是真理。之前都是考大学,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变成了考个好大学。

    “爸爸,”许清嘉犹豫了下,问道“这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