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因诗受赏?(第2/4页)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宫人找他,知道他被叫到殿下,和晋阳公主在说话,不知道兕子有什么事情。

    但李二陛下知道兕子和新城与徐齐霖、小昭很是亲近,估计是又向徐齐霖索要什么好玩儿的,或者是好吃的。

    舞蹈结束,官员们各回座位,李二陛下便看到了徐齐霖,便又命宫人前去相召。

    徐齐霖刚坐下吃了两口酒菜,便又得起身,被宫人引到李二陛下的坐榻前。

    “微臣见过陛下。”徐齐霖躬身施礼,开口问道“不知陛下见召,有何吩咐”

    李二陛下微笑着,说道“齐霖是第一次参加宫廷御宴,不太清楚流程和规矩,谨小慎微亦是有情可原。但也不须闷声不语,独自枯坐。”

    徐齐霖讪讪一笑,说道“微臣年纪小,见识少,先在旁学习为好。”

    “礼仪规矩,歌唱舞蹈嘛,可以学;作诗填词,却是不用吧”李二陛下摆了摆手,说道“怕你文思不够敏捷,朕刚才也未点名叫你。如何,现下可有佳句”

    徐齐霖挠了挠头,犹豫着说道“微臣刚才在殿外见梅花绽放,倒有数句陋诗,不知沾题不沾题”

    李二陛下呵呵一笑,说道“朕的诗中有迎新,亦有梅花。只是咏梅嘛,倒亦是沾题。嗯,且诵来朕听。”

    徐齐霖又斟酌了下字眼,开口吟诵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李二陛下捋须思索品味,虽是寥寥数句,且又浅显直白,但这意境却极丰富,很传神地把梅花的姿态描写出来,就如同在眼前展开了一幅真实的画卷。

    要知道,梅是“四君子”之一,早已经被古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了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比如竹,多以画骨,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松,则联想尽在松姿之中;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这就是常用的以诗写神,展姿现神,所谓借物言志。而徐齐霖的这首诗,则把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读诗,梅的孤傲不群、清纯雅洁的形象便扑面而至,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有数枝梅的清晰的画面。

    “朴素自然,无雕琢之感,却有清新之气扑面。”李二陛下终是颌首作出了品评,赞道“好诗,齐霖的文采又有长进啊”

    “陛下过奖了。”徐齐霖躬身谦逊,可嘴已经咧开,笑得甚是畅快。

    李二陛下见他这般神态,也不由得失笑,故意为难他,开口说道“这首诗嘛,勉强沾题。须再作一首,才算过关。”

    徐齐霖又挠起了脑袋,好半晌才又试探着问道“陛下,还是与梅花有关,可否”

    “可。”李二陛下点了点头,也有些惊诧,能作出两首不同的咏梅,如果质量都上乘,那还真是不容易。

    徐齐霖觉得这是小意思,中学必背诗词嘛,不费事,便开口诵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互不服输,连诗人在两者之间也难以评判高下。经过思索,诗人认为梅与雪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即雪与梅要白一些,梅却在香气上胜过雪。

    上一首是生动形象,这一首则寓含着道理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李二陛下的思维在发散,不易觉察地看了一眼靠近自己坐榻的太子李承乾,以及屈居其下的魏王李泰。

    很快就收回思绪,李二陛下浮起笑容,说道“齐霖做得好诗,当赏。”说着,随手解下腰间玉饰。

    徐齐霖躬身双手接过,朗声道“微臣谢陛下赏赐。”

    李二陛下给面子,徐齐霖便想着配合一下,也让群臣知道自己很得帝心,别来惹老子。

    这一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