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1章 辩论(第1/3页)  重生世子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员不能只会四书五经,他们还得学会实践。</p>

    地方官管民,他们得懂农业才知道怎么管,要不然就是脱离实践瞎指挥,那个很可怕,这点李东阳很清楚。</p>

    为什么很多官员收幕僚军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这些,所以只能请一些半懂不懂的人来出主意。</p>

    最后的结果就是半瓶子水晃荡。</p>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被幕僚军师利用,成为别人谋私的工具,这种情况李东阳不希望在吴国发生。</p>

    除了农业李东阳还建造了格物院,为什么如此,自然是让他们研究更多有利于人类的工具。</p>

    而不是抱着前人留下的那点东西死守一辈子。</p>

    最可笑的是他们死守一辈子的东西还很落后,偏偏他们还不知道落后,还以为自己守着一个大宝藏。</p>

    这些都是现在吴国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李东阳真心看不上眼了,一定要改进。</p>

    为了说服这些被儒家教育过的脑筋转过弯,李东阳很认真的开始口吐莲花,那是从地方治理讲到国家治理,从气候变化讲到了全球经济。</p>

    孟可心坐在旁边越听越满意,真是她的好儿子,就没有儿子不会的。</p>

    李昌辉抱着兵法频频点头,大侄子说的都对,那些酸文人确实需要好好整理,不要以为读了四书五经就很了不起。</p>

    别看李昌辉文武全才,他骨子里还是偏向武将滴,对文人的态度不是那么友好,认为他们太酸。</p>

    老太傅与吴大人等老臣联手与李东阳展开辩论,很精彩,也很实际,说累了还有宫女上前续茶水,绝对渴不住。</p>

    老太傅等臣子主要针对经济农业格物等有没有必要如此重视,这些东西学会有什么用处?再就学成后这些人怎么安排?</p>

    总不能人家十年寒窗苦读,读完之后回家种地,这放谁身上谁乐意啊,为什么读书,还不是为了出人头地,离开田地呀。</p>

    一场辩论一直进行到太阳高挂正中,孟可心看看天色,心疼自己的老臣子,于是叫停,先休息一会,吃了饭继续。</p>

    老太傅等大臣借着出恭的机会再次商议,其实君主的想法他们理解,也知道政策挺好,问题是君主不称职啊。</p>

    怎么个不称职法,几位大臣心理可清楚了,他们几乎可以肯定,最后这事会落在他们头上执行,君主八成露个面就完事。</p>

    “老太傅,大义咱们已经辨的差不了,下午咱们是不是重点攻执行这块?”左相小声问道,这老狐狸就不是真心反对。</p>

    他现在是戴罪之身,君主不弃继续给他机会,他自然不会拆台。</p>

    “确实要攻一下执行这块,你们也看出来了,君主的决心很大,这事必须要做好,但是怎么执行先套出来。”</p>

    老太傅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