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第2/3页)  盛唐不遗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成了持续几百年的超级大混乱,但最终这些北方的作乱族群,还是成功的融入了大唐,就连大唐的皇族,也是有北方族群的血脉,从千年的眼光看,融和才是王道,才能让族群变得更加强大。

    骠国朝廷是短视的,他们的打压彻底热闹了北方的小族群,让北方好大一块区域都对骠国朝廷离心离德,而如今,大唐朝廷过来经营这里了,相信要不了多久,骠国北部的百姓,就会彻底融入大唐,哪怕名义上仍旧是骠国地盘,可实际上与骠国已经没啥关系了。

    北部族群所处的位置都是山区,除了各种矿产资源超过骠国核心区之外,在其它的物产和人口方面,自然无法与骠国相提并论,但北部山区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挡外来威胁的进入,若是这道屏障被大唐控制,那么,大唐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瞬间兵临骠国核心区,包围骠国王城不过是几日之内的功夫,如此,自然让骠国朝廷芒刺在背,内心紧张不已。

    在听说大唐增派五千兵马进入昂几家石头城之后,骠国朝廷心惊胆战的去长安城请罪,结果大唐并没有动手的意思,只是为了保护李安,并维持大唐在极品宝石矿的利益罢了,另外,提前规划的铁路线也可以早些准备,对于这条铁路线,朝廷也是非常重视的,只要朝廷腾出手来,马上就会调拨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去修筑这条铁路,当然,沿途的百姓肯定都要被征发,沿途的商人也要拿出部分钱财,否则,将来铁路修通之后,这些商人将失去乘坐的资格,而一条铁路对商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商人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经商最看重的就是商路了,普通的马车商路,如何能与火车商路相提并论,不论是运输的速度还是安全性,都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只要大唐给出这样的条件,沿途的商人就没有拒绝出资的理由,想要逃巧是不可能的,另外,修通之后,也会根据商人出资的多少,给予一定折扣的信物,凭借这个信物,商人运货和乘车,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最大的折扣是七折,当然,这个是很难达到的,八折,九折需要出资就不是太多了,若是运输货物比较频繁的商人,自然是出资越多,好处越多了。

    随着大唐朝廷培养的寻矿人才越来越多,大唐境内和境外的矿产,在不断的被发现,整个大唐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人才也是越来越多,随着机器的增多,做任何工程都能加快进度,这份发展速度快的都让李安感到意外。

    因为这些资源基本上全部被用来修路铺桥了,用来盖楼房的非常少,所以,修路和造桥工程的进度极快,这相当于是把大唐的所有建筑资源都用来做同一件事情了,这速度岂能不快,为了加快速度,大唐甚至在全国各地所有地方都抽调的人力和物力,不但靠近修路沿线的百姓要参与修筑道路,别的区域也要提供人力,当然,在人力的提供上还是有区别的,修路沿线提供人力是全家老幼一起上,而比较远的地区提供的人力,则全部都是壮劳力,都是年龄在十六岁到五十六岁的男子,并没有妇孺和年龄太大和太小的,毕竟,长途跋涉不是老弱妇孺能够承受的,在修路沿线附近,十岁的孩童都能帮忙了,几乎从十岁到六十岁的男女老幼都上阵了,除非身体有问题的才会留在家里,并负责照顾全村的幼小孩童。

    通往营州的一条铁路提前竣工,节约下来的人力,全部被朝廷调入蜀中,这其中不但有两万技术人才,还有二十万东北一带的壮年劳力,这一批劳力的年龄全部在十八岁到四十八岁,身体也都比较健康,他们的到来,对于提高修路的进度,自然是大有助力的,不过,蜀中调集的人力已经足够多了,人员太多聚在一起,是容易形成窝工效果的,这样就浪费人力和时间了,为此,朝廷只好将这批人才和劳力继续南调,准备修筑李安所探查的这条路,这让李安大为意外,毕竟,李安所探查的西路,不如东路条件好,修西路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