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冯道(第2/3页)  乱世小郎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隐的有几分失望,只好各自的回衙办公。

    被太后任命为监国的郭威也回到了枢密院,刚刚坐下没多久,赵匡胤便寻来了,见了郭威直接禀告道“太尉,属下已是寻到了。”

    郭威抬起头来问道“在哪里”

    “就在城外的乱坟岗上,天寒地冻尸身皆未腐坏。”

    郭威笑道“亏得某从前还以为自己有几分人缘,如今满门被诛,竟连个帮忙收尸的都没有。”

    赵匡胤劝道“暴君凶残株连甚多,众人即使有心也是无胆,太尉多放宽心,保重身体要紧。”

    此刻的赵匡胤言行得体规矩谨慎,跟徐羡印象中那个不拘小节的人大相径庭。

    “史杨王三家的尸体也都寻着了”

    赵匡胤点头回道“皆在一起。”

    郭威叹口气道“用上好的棺椁一一收敛,暂时的放回各家安置。”

    “喏属下这就去办,”赵匡胤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赵匡胤前脚刚走,接着就有一老者缓步进来,郭威起身道“太师来了,快请坐。”还亲自给他斟茶倒水。如果徐羡在的话一定认得这个老头,正是在他的酒楼里吃霸王餐的那位。

    五代的太师不怎么值钱,可是这位的含金量却很高,更有不倒宰相之称,他的名字叫冯道。

    五代十国虽是乱世却是名人辈出,如果一定要选三个模范人物的话,一是柴荣,二是李煜,另外一位便是冯道了。

    柴荣能入选自是因为他是个杰出的帝王,李煜虽是个昏君可在文艺方面登峰造极,至于冯道则是个超凡人臣。

    冯道的私德近乎完美,工作能力很强,他的声誉在五代也是极高。可是到了五代之后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争议极大。

    一切都只因着这老头太会抱大腿了,谁的腿粗便抱谁的,而且又稳又准,徐羡若是知道他的人生经历定要多赠他几张餐劵,向他好生请教。

    冯道是河北人,初出茅庐时先是给当地的燕王刘守光打工,这时冯道年轻气盛踌躇满志,他一定想过做一个魏征一样的臣子。

    可惜刘守光不是李世民,将直言犯谏的冯道直接打入大牢,还要砍他的脑袋,多亏的同僚搭救才逃脱大难,这次的经历对冯道三观绝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出狱后的冯道炒掉了刘守光,投到了晋王李存勖麾下,任河东节度使掌军书记。李存勖称帝之后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李存勖死后,冯道得了李嗣源的青眼,一路青云直上成为实权宰相。自此冯道的人生便开了挂,中原政权的帝位传承朝代更迭都没少了他的影子。即便是蛮族酋长耶律德光的大腿,他也能轻松的一手把握。

    刘知远的大腿他没能抱好,是因为后晋天福年间冯道因为些许小事得罪了刘知远。心胸狭隘的刘知远在做了皇帝之后依旧对他万分记恨,因着他的名望不敢杀他,将他的财产全部没收,可仍给了他一个太师的虚头衔,许他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

    许是吸取了刘知远的教训,这次郭威还未称帝,他便已是抱上了。郭威西征时拿钱开道的主意就是他给出的,郭威虽在朝中时间不长,可两人的交情已是不错。

    正是因着冯道几乎贯穿五代史的从政经历,成为忠君爱国的道德君子攻击的靶子,进入宋朝他的风评突然转恶,“衣冠禽兽”“名妓转世”这样的形容词已是好听的,当然也有心明眼亮称其“菩萨”“圣贤”的。

    身在太平盛世辅佐仁君的欧阳扒灰、司马砸缸们,怎能体会到乱世里立身于虎狼丛的难处,若是能彼此换个时空,他们一定不如冯道做的好。

    不论如何,眼下的冯道还是极负盛誉的,正因此才让他领了个美差,去徐州迎接刘赟到汴梁登基即位。

    他不回家做准备却跑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