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9章 神仙鸭子与烤花篮鳜鱼!(第2/3页)  大国名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变化,体验一下人间的烟火气息。

    曹瑞言那么摆架子的人,在乔家人的影响下都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相信丈夫也会喜欢上这种真实的生活感。

    今天乔智准备的是孔府菜,也是师父郑泽最擅长的菜系。

    孔府菜在宋仁宗宝元年间开始正式建府后出现,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成为官府菜。

    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还要显贵。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后裔封为“圣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乔智做了两道孔府经典菜:神仙鸭子和烤花篮鳜鱼。

    “神仙鸭子”是一道适合老人使用的佳肴,味醇香,肉软,特别适合老人食用。

    为保持原味,将鸭子装进砂锅后,上面糊一张纸、隔水蒸制。古代在烹饪时,为了精确地掌握时间,在蒸制时烧香,共三炷香的时间即成,所以“神仙”也是三炷香得名。

    相传点香也有典故,是被逼出来的,当初衍圣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热上桌,不得延误,要熟烂,又要准时,厨师想出点香计时的方法。

    至于烤花篮鳜鱼,是一道设计精巧的菜肴,与火不接触的独特自烤菜。把炮制干净的鳜鱼调味、造型后,网油,再包面饼,把鱼包封严密,放在铁钩上,下用木炭火两面烤熟。

    这道菜曾是孔府秘不外传的名菜制法,其鲜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

    除了这两道大菜之外,还有几道家常菜,比如咸菜、香椿等。

    慕映秋观察了一下神仙鸭子,金黄色的全鸭静静地躺在砂锅里,外面的表皮色泽诱人,上面点缀着青绿色的芫荽,汤汁浓稠。

    “这鸭子看起来很有食欲,不忍心下筷子了。”

    “我来拆鸭子!”乔智拿起筷子,从鸭子的脊椎刺入,三两下,鸭子就四分五裂,露出皮下白色的鸭肉。

    乔智分开盛了好几碗,鸭腿留给了两位客人,柯清和陶茹雪分到了鸭翅,至于鸭胸肉最肥美的那一块留给了乔源彬。

    慕映秋看上去年轻,其实年龄大了,能保养得如此之好,与养生也有关,她知道尽量少

    吃荤腥,平时吃的东西都很清淡。

    柔软q弹的鸭皮,先接触口腔,与唾液混合之后,一股鸭子独有的香气在口腔弥漫,然后则是软烂的鸭肉在牙齿之间化开,味道浓郁,带着油脂的芬芳,却一点也不油腻。

    鸭肉没有涩柴单薄之感,味道层次感强,很是好吃。

    “味道真不错,一点也不油腻。”慕映秋不知不觉喝了第二碗。

    曹瑞言陪着乔源彬喝了点白酒,十几块钱的牛栏山,白酒的辛辣配上神仙鸭子的口感,简直绝了。

    神仙鸭子几乎被风卷残云般消灭光,曹瑞言将注意力放在烤花篮鳜鱼上,这道菜的形状如花篮,工艺精巧别致。

    鱼的表面还冒着淡淡的热气,鱼皮微微收缩卷曲,露出一些酱色鱼肉。

    柔软的鱼肉裹着焦香的鱼皮送入口中,鱼肉已经浸汁入味,一股淡水鱼特有的鲜美,占据了整个口腔。

    鱼肉有一种鲜明的颗粒感,轻轻一抿就碎了,碎成了一点点的小块,每一块里又包含着鱼肉鲜嫩的汁液,再加上有点韧性的鱼皮,稍一咀嚼,酱汁的浓香激发了鱼肉的鲜美。

    “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流水鳜鱼肥。”曹瑞言脑海中一闪,“你今天做的这两道菜还有这个寓意啊。”

    乔智心道“大老凯”的文学功底不错,“可惜不应景,若是春天的话,这两道菜放在桌上就更有意义了。”

    慕映秋道:“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