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7章 闽南糊和九门头!(第2/3页)  大国名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吃不好吃,我最有发言权!”元景曜嘿嘿一笑,用筷子挑入一块入口。

    地瓜粉进入嘴里就开始化开,跟看到的一样爽口。 电脑端::/

    舌尖留下一股很甘冽的香气,多种食材虽然混合在一起,但泾渭分明,他能平常出每一次牙齿咀嚼咬碎食材带来的美好滋味,宛如多种食材在口腔里开启舞蹈派对。

    “这闽南糊实在太好吃了!”元景曜第一次发现这道自己从小吃到大的食物,竟然会有如此魔性。

    乔智的每道菜都有一个特点,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连吃了两筷子以后,连话都不说了。

    辛怡见元景曜前后判若两人,忍不住笑出声,“老元,你还真是不会伪装一下自己的心情。”

    元景曜嘴里咀嚼着东西,含糊不清地说道:“好吃就是好吃,为什么要隐瞒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呢?乔智的东西有一种魔力,让人无法说出违心之言,否则良心会特别疼。”

    辛怡想说瞧你那个德性,还是没说出口,自己刚才的吃相可不大好,手里细瓷碗比元景曜手里的那只还要干净。

    众人在吃闽南糊的同时,乔智开始准备另一道闽南美食九门头。

    九门头选用牛身体上九个精华部位,牛舌峰、牛百叶、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牛里脊!

    被人比作像是一台汉戏中的旦、花、丑等九种角色。

    福建名儒张鹏翼品尝了九门头后,用诗句赞叹,“草里藏珠少人问,脆声嗦嗦隔山闻”。

    九门头是闽南菜系中讲究刀工的一道菜!

    乔智烹饪这道菜,不像闽南糊那样粗糙,而是精细到极致。

    牛的九个部位根据肌理不同,如同工艺品般被悉心雕刻成花状、条状、片状、块状。

    如牛肚尖,要切小的花,正方形。要切又不切断,藕断丝连之感。

    刀工绝对不是为了炫技那么简单,有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便于入味,第二是便于成熟一致,第三是为了美观。

    不同的刀工,适应了不同的烹调方法。

    比如炒、爆等烹调方法,所用的火力较大,烹调时间较短,要求成品脆、嫩,为了入味或熟透起见,原料宜切得薄、小;

    炖、焖等烹调方法所用火力较小,烹调时间较长,成品要求酥烂入味,为了防止碎烂或糊,原料需要切得厚、大;而烧、烤等烹调方法,往往需要整只的动物原料,刀工就需要对原料进行出骨、去内脏或片切。

    尽管在场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但观察乔智精湛的刀工,忍不住赞叹他厨艺的鬼斧神工,食材“精雕细琢”后,美感不亚于任何艺术家的画作、雕塑。

    乔智提升了烹饪满足口腹之欲的层次,让“吃”变成了一种审美。

    元景曜品尝之后,眼睛宛如放光,“这道九门头,实在太棒了,不仅口感鲜脆爽嫩,还有一种糯米的香气。”

    乔智点头道:“我用糯米水清洗的食材,不仅可以将食材清洗得更加干净,还能减弱牛肉的腥膻气。”

    向晚林对这道菜很满意,牛百叶进入口中咀嚼带来强烈的脆感,牛肚尖柔韧弹牙,有些嚼劲,汁水多,很是鲜嫩。虽然牛肉的味道很足,但一点也不腻人,食物转化成能量,让人瞬间精力充沛。

    相比于其他几期节目的早餐,今天这顿早餐,众多嘉宾吃得印象深刻。

    之前吃过乔智准备的拉面、馄饨等,那些早餐在其他城市都能吃上,但今天的闽南糊和九门头,在其他省份却极少能吃到,主要是对食材的要求太高。

    比如闽南糊里面的各种海鲜,得益于闽南靠海,取材才方便。

    又比如九门头要求“地牛”倒,也就是今天刚宰杀的牛,取九个部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