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章 魔鬼教官苏烈(第2/3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前锋为一队,以左右翼后半与中间一队合而平列,以为前队接应。如敌左一队兵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敌出四、五队,也分为四、五队次第迎击。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阵尤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阵与敌交战,后出大阵包围,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将敌包围。

    螃蟹阵变化虽然复杂,但损左益右,移后置前,运用之妙,在于统将根据敌情,临时指挥。其进退开合的疾徐,只须几个大旗手娴习,全军望大旗向那里就向那里奔赴。所以一军用了几个大旗手,便可以指挥万众,略无参差,提纲挈领,深得以简驭繁的妙用螃蟹阵一作蟹螯阵,又称为荷包阵,也称为莲花抄尾阵。

    而螃蟹阵的布阵方法要看敌军分为几队,然后灵活地改变阵法进行迎战。

    如果敌军仅有左右两队,便把阵中中间一队分别增派到左右两翼,也变成两队。如果敌军是前后各一队,则把左右两翼的前锋合为一队,使左右两翼的后半部分军队与中间那一队人马合起来,变为一支平列的队伍,做为前队的接应。如果敌军左边一队的兵力多,太平军也变为偏左阵;敌军右边一队兵力多,太平军就变为偏右阵。如果敌军分为四、五队,太平军也立刻变换成四、五队,分别迎敌,采用大阵包小阵的方法。有时先以小阵迎战敌军,然后排出大阵包围敌军。有时小阵的军士装成战败,诱使敌军追击,进入埋伏圈后,伏兵四起,包围敌军,阵法变幻莫测。

    至于队伍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全靠临时指挥,这个指挥权操纵在司令官手中。而队伍前进、后退、分开、合并速度的快慢,全靠几名大旗手的熟练程度,士兵们都悬着一颗心,看大旗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没有一个敢后退的。所以,太平军从不演练技艺,而专门练习急速奔跑,几名大旗手每天都到军帅处听候将令,所讲的都是打仗时的机宜,一军之中只要有这几个人,便可指挥千军万马。太平军的将领们知道要想使队伍整齐划一,就要抓住要领,并且深深懂得以简驭繁的奥妙。

    清军中负责搜集太平军情报的张德坚在著作中也指出了螃蟹阵的精妙之处“螃蟹阵者,乃贼中三队平列阵也,中一队人数少,两翼人数多,形似螃蟹,故贼中创此名目。逃出难民,及惯与贼战兵勇多知之。贼军平列视我军分几队,即变阵以迎战。如官军仅左右两队,贼即以阵之中队,分益左右翼,亦为两队。如官军前后各一队,则合左右翼之前锋为一队,以左右翼后半,与中一队合而平列,以为前队接应。如官军左一队兵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官军出四五队,贼亦分为四五队,次第迎拒。其大阵包小阵法,或先以小阵拒我,后出大阵包我,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以包我军,皆贼之惯技。至于损左益右,移后置前,临时指挥,其权则操之贼目。其进退开合之疾徐,惟大旗数人娴习,群贼悉提心在口,视大旗所往而奔赴之,无敢或后,故贼中不演技艺,专练急奔。大旗数人,日至所管伪帅处听令,所讲求者,皆接仗机宜,一军用此数人,便可役使万众,略无参差。振裘挚领,深得以简驳繁之妙。贼目何知,想由熟计苦思。不觉暗合于窍要耳”

    此外,还附赠了一个特殊阵型,就是连弩阵。

    之所以增加这样一个训练课程,主要还是因为凌皓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拥有骑兵的配置和适应性条件,除了在阵型训练上进行加强以外,也要增加他们的远距离杀伤能力。

    火器就不要想了,那么就只有从弩阵上下功夫了。

    说起弩阵,凌皓最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弩阵和叠阵。

    弩阵是一种发扬蹶张弩一种用脚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张弩大威力的阵形。分成三列,从后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瞄准射击。

    运用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