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一章 幺蛾子(第1/2页)  脸谱下的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天顺年间以来,庶吉士渐渐成为了组成内阁的最重要的来源,毕竟一甲进士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而已,而这三人又未必能杀出重围,更未必有治世之能。

    攫欝攫。如今朝中内阁四人,也只有徐阶考中探花名列一甲,严嵩、吴山、吕本都是二甲进士选为庶吉士。

    再往后数,历史上嘉靖末年到隆庆年间,也仅有李春芳一个状元阁老……而这位被视为明朝权力最小的内阁首辅。

    选为庶吉士往往就被视为储相,但也不是所有的庶吉士走的都是储相的道路。

    选为庶吉士后三年散馆,会有一场考试,通过的人正式进入翰林院,其余的会选官六科六部都察院等等。

    没有正式进入翰林院,进入内阁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比如钱铮也曾经是庶吉士出身,但几近无入阁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钱渊最好的选择是重归翰林院……虽然散馆考试早已经结束,但钱渊头上了……重回翰林,同僚蒙羞,你那笔字堪称蒙童涂鸦。”

    “他都是侍讲学士了……难道让学生拱手口称上官?”

    “正好还没回随园呢,陛下赐个侍读学士……待会儿回去看他怎么摆谱!”

    嘉靖帝无语的捂着头呵斥道:“胡闹!”

    侍读学士……就比翰林学士低一级,掌国子监事的太常寺卿高拱如今也不过是个侍读学士,掌詹事府的礼部左侍郎林庭机也不过只是个侍读学士。

    “陛下,学生比那厮忠心!”钱渊拍着胸脯说:“为解君忧,不惜抛却庶吉士之位,他哪里能和学生比?”

    嘉靖帝笑着微微颔首,面前这个青年抛却储相之位,百折不挠,一意南下击倭,开海禁通商,解朝中用度之窘,又使内承运库充盈,论忠心……朝中的确没几个能比得上。

    呃,不得不说,钱渊从嘉靖三十四年第一次觐见开始,每一次觐见前都做了充足的准备……直接后果是,他每一次的表演都堪称完美。

    论忠君之心,数遍朝中百官,钱渊应该是拍倒数第一的……穿越者很难对一位皇帝抱有这个时代士子一般君父的观念。

    但这时候,黄锦幽幽叹道:“倒是听人提起过……展才一意转都察院,为躲开散馆之考。”

    钱渊愣了下,脱口而出,“学生没有,黄公公胡说,陛下别信!”

    黄锦笑吟吟的说:“皇爷忘了……当年皇爷御笔钦点展才为庶吉士,曾说过,散馆之考还是狗屁不通,就打发到云贵去……”

    嘉靖帝大笑点头,“这样吧,让文长出个五经题,做得好就回翰林院,做不好……就去云贵做个县令好了。”

    钱渊面色僵硬,“陛下,学生这次南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不写一篇策论?”

    还真不能太乖巧啊,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是按照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思维……手握大功回朝的钱渊第一选择一定是回翰林院。

    “陛下,其实官位高低……于学生如浮云,真的不在乎。”钱渊真心实意的说:“但徐文长此人性情猖狂,又爱与人有口舌之争……”

    “展才是怕吵起来……文长摆出上官架势?”

    “虽是至交,但……”钱渊叹道:“南下几年,数度亲身上阵,就怕一时按耐不住……文长那单薄身子,只怕撑不住两拳。”

    “看来是真想回翰林院?”嘉靖帝撸着狮猫,转头问:“翰林学士何人?”

    黄锦俯身回道:“两京翰林学士仅南京礼部尚书孙升,闲住翰林学士董份,入直西苑翰林学士李春芳、严讷。”

    “何人掌翰林事?”

    “自原礼部尚书吴山入阁,无人掌翰林事。”

    钱渊嘴角动了动,这糊弄谁呢?

    你嘉靖帝虽然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