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4章 论官定级(第2/3页)  复兴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为北直隶兵备道、河间守备,在当地募兵继续对抗、牵制建奴,待时机成熟再行反击。”

    朱由检很是失望,本来在他心里杨嗣昌也算得上老成持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比起薛国观等人懂军事。如今大敌当前,他却只是一再想着党争,为了排挤孙承宗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再看看其他重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好像突然之间就入定了一样。

    朱由检很失望,尽管他已经习惯了大臣们这种变化,最后朱由检将目光落吏部侍郎范福翠,范福翠察觉到皇上求援的目光稍微犹豫了一下出班奏道“皇上,不说杨鸿章擒获豪格、岳托之功劳,单是当初组织民壮击退倭寇,在直隶三战三捷,其能力已经足以胜任一方大将了,如今战事糜烂,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杨相的提议未免小气了些,杨鸿章也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故此臣建义授杨鸿章赞治尹,升明威将军,至于职司可根据战事需要授副将或者参将。”

    闻言孙承宗微微皱眉,杨嗣昌则一脸愤怒地大喊“胡闹,那杨鸿章不过一介武夫,年方二十。况且文武殊途,范大人如此文武不分岂不是让朝廷法度紊乱么如此下去又何以服众,那杨鸿章又如何在河间知府等人之间周旋”

    “杨相过虑了,我朝以文御武没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那王乐年才能心安理得的赶走功臣。但是杨相别忘记了现在可是战时,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未尝不可。再说那杨鸿章,下官可是听说他在出海之前就曾经中过秀才,也算是读书人。再说到了高阳之后的所作所为比起一地知府甚至满朝公卿大夫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几人能胜过他杨鸿章的。若不是年纪尚轻,下官就要建议朝廷授予他总兵了。而且将来如果战事升级,或者形势需要的话,臣是主张授予这样的能臣干将以实权的,总兵也是可以接受的。”

    看到自己的老师关键时刻站出来,朱由检再次露出了笑容,心说还是自己的老师理解自己啊。让你杨嗣昌去督战又不敢,那卢象升倒是文武双全,刻还不是龟缩在保定,这杨鸿章虽然年轻,但干的事情,立下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一镇总兵能够做到的。不过朱由检还是想看看孙承宗的意思。

    孙承宗的意思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河间的防务必须交给杨鸿章,而且要防止关键时刻向思问捣乱。所以范福翠提议授予杨鸿章正四品的赞治尹勋位算是与实际职司为河间知府平级了。只是又加了一个正四品的明威将军的散官就是多此一举了。或者说造成文武混乱了,改成中顺大夫就没问题了。朱由检刚想开口,下面有人站了出来。

    只见薛国观颤颤巍巍的出班奏道“皇上,诸位大人,杨鸿章之功劳当然要赏,不过文武殊途却是不容混淆的。皇上,臣以为当授杨鸿章都骑尉、明威将军、河间参将。”

    闻言杨嗣昌算是松了一口气一样,他知道按照杨鸿章的功劳怕是阻止不了皇上给杨鸿章授勋,那么将这个新进之人定义为武夫算是无奈之举,要不然到时候皇上一开心,将向思问官升一级,然后杨鸿章接替河间知府就更加不能接受了。

    朱由检看了看孙承宗,孙承宗依旧一言不发。很显然这种事情真是没办法一时间说清。无论文武,人家都是经年累计起来的。要么中科举慢慢熬,要么去战场杀敌。杨鸿章按照他的经历也只能算是一名猛将了。但如此一来,就很难让杨鸿章不受到向思问干扰。不过向思问进士出身,年过四训在河间同样有大功,陡然间让杨鸿章窜到他的上面去怕也不合适。

    有了内阁准首辅薛国观的提议,其他人想要再继续帮杨鸿章说话也比较难了,毕竟薛也说了杨鸿章的功劳还可以慢慢赏,先将河间理顺了,那么正四品的将军已经是这些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人家眼里的极限了。不然一个二十出头的总兵让他们情何以堪

    对此朱由检也比较为难,他当然希望杨鸿章能够不断大胜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