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当务之急(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给李笠及梁森、黄?等人,讲解当年钟离大战的经过。

    前因略过,只说十余万魏兵围攻三千梁兵坚守的钟离城,梁国又派援军解围,最后双方各自投入兵力二十余万(号称),僵持了三个多月。

    钟离北靠淮河,北岸魏军在下游河段、邵阳洲附近拉起浮桥,又在浮桥南端立寨,使得浮桥成为向南岸攻城魏军输送粮草的要道。

    这时,国朝大将韦睿(叡)率军自合肥出发北上增援钟离,横穿阴陵大泽,很快便抵达钟离下游,邵阳洲附近。

    并于下游道人洲驻扎的曹景宗联手,连夜渡淮,在邵阳洲另一端、距离魏军营寨百步内筑起一座营垒,这就是有名的“邵阳一夜营”。

    这座突然冒出来的梁军营寨,影响了浮桥的通畅,直接导致南岸魏军粮道几近中断。

    魏军为了夺回浮桥(粮道),对邵阳梁军营垒发动进攻,却被梁军击退。

    此时淮水进入汛期,河水暴涨,梁军便用火船烧断浮桥、断粮道,导致魏军崩溃。

    梁军顺势追杀,魏军淹死、被杀将近十余万人,尸体遍布下游河面,惨得不能再惨。

    现在,李笠等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来到邵阳洲附近河段,看着眼前一片汪洋,哪里看得到那河中沙洲——邵阳洲。

    今年雨水比较多,所以淮水水位暴涨,但不妨碍李笠讲自己的心得:“邵阳洲的争夺,关键在什么?快速筑垒!”

    “邵阳一夜营,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筑垒,不仅要快,还得牢固,如此一来,才能抵御敌军的反扑。”

    “即所谓的快、准,狠,指的是直接在敌人粮道上打入一颗钉子,断其粮道,顶住反扑,于是,魏国大军缺粮,军心大乱,很快崩溃。”

    见同伴们点点头,李笠又说:“我们此次,快攻寿阳、钟离,靠的就是一个‘快’字,在援军反应过来前,用快速攻城法,将两座坚城拿下。”

    “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有多难,你们都体会过了。”

    梁森和黄?点头,李笠确实说得没错,要做到‘快’,谈何容易。

    攻城时,现场快速构建各种土木工程,需要组织、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需要各级调度,还得根据突发情况进行协调。

    与此同时,还得防御敌军死士出城袭击,即考虑防御问题。

    两场攻城战,李笠的“团队”都全程参与,梁森和黄?因为喊叫过多,喉咙都哑了。

    虽然没有刺激的白刃战,也没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骑战,但光是组织快速攻城的工作量,就让众人得到极大锻炼。

    锻炼的是战时的组织、调度能力,而军队要有战斗力,将帅的组织、调度能力是很重要的。

    李笠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打仗时,兵力越多,就越要求妥善组织、及时调度,否则容易乱,一乱就容易崩。”

    “无论是敌前筑垒,还是快速攻城,大量的土木作业,是打胜仗的依靠,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建康之役....”

    去年十月底,侯景攻入建康,围困台城。

    后来,勤王军汇合,于今年元月初,试图跨过秦淮河,在青塘一带扎营,为大军后续过河做好准备。

    结果,负责主攻的韦粲所部兵马,夜间渡河时因为大雾导致迷路,延误时间,抵达预设阵地筑垒时,被北岸侯景叛军发现。

    对方立刻发动猛攻,结果梁军这边,负责后续接应的将领怯战,导致营垒尚未立好的韦粲军陷入重围后孤立无援,韦粲及韦氏宗亲数百人悉数阵亡。

    韦粲是韦睿的孙子,祖父当年的邵阳一夜营,孙子想重现,却未能实现。

    因为突发事件(夜里大雾弥漫导致迷路),加上友军“卖队友”,使得敌前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