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一切如故(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胡炜腹诽着,不一会,放下碗,又放下几枚铜钱:“凉虾不错,下次我再来。”

    “哎哟胡老弟,多了,多了。”赵三将胡炜多给的三枚铜钱拿起,胡炜笑着摆摆手:“这就算我给侄子的零花钱,好一阵子没见了。”

    赵三拿着钱,有些为难,胡炜又说:“你们若是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找我,我还在老地方住。”

    赵三不知该说什么,默默点点头。

    见胡炜离去,赵三忽然觉得有些后悔。

    早知道...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跟着李东冶去鄱阳...

    当年,东冶令李笠安排不少东冶雇工、囚徒,以及跟着他一起和叛军作战的建康百姓,到鄱阳定居。

    后来陆续有消息传回来,说在鄱阳定居的这些人,日子过得都不错。

    当时,在东冶食堂有了摊位的赵三,因为收入不错,加上故土难离,便留在建康。

    没想到,这些年来,日子越过越差,越活越回去了。

    一切,又和以前一样,日子过得艰难。

    。。。。。。

    街道上,一辆牛车缓缓前进,旁边跟着十余随从。

    车里,胡炜看着一篮子香药,有些心不在焉。

    香药,是他买给萧氏的,但心却在想着其他事。

    按照他打听的‘物价’,如今建康城里,穷苦百姓自卖为奴的价格,和侯景之乱发生前的价格相比,差不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切如故。

    侯景叛乱,叛军入建康城后,奴婢们蜂拥响应的情形,权贵们似乎都忘了。

    想想也是,如今官军骁勇善战,权贵们哪里会担心有人作乱、攻入建康?

    哪里会担心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又跟着什么人一起闹事?

    胡炜为新平公李笠办事,因为新平公一家都在徐州,所以京城里的府邸虽然依旧在,却没了主人居住。

    但有耳目在。

    胡炜便是耳目之一,他为新平公打点京城这边的产业,又为其收集、打听消息,仔细看着、听着建康城里发生的事情。

    根据他观察的结果,建康城里确实是一切如故。

    富贵人家依旧醉生梦死,穷苦百姓依旧食不果腹,佛寺香火鼎盛。

    毁于侯景之乱的许多佛寺,这些年逐渐重建,焕然一新,已然恢复当年盛况。

    因为饶州乐安的铜产量逐年增加,所以,朝廷有铜来修缮建康佛寺的佛像。

    当然,乐安每年上缴的铜,并不是都用来铸佛像,且一些佛寺铸佛像所需铜料,为檀越捐献,不是朝廷调拨。

    但是,这些檀越都是富贵人家,平日里铺张浪费,花天酒地,钱多得很,慷慨捐给佛寺,佛寺拿来购置田产,不缴纳一文钱赋税。

    富贵人家平日里大量食物宁可丢弃,也不施舍给饥肠辘辘的百姓。

    一如新平公所感慨的那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同十一年,有一位名叫贺琛的大臣,上书先帝,指出时弊,

    如今十年过去,胡炜仔细看过贺琛当年上书的内容,发现这些现象,如今依旧存在。

    或者说,一切如故。

    正思索间,牛车突然一停,停得颇为突然。

    胡炜没有发问,因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路,因为前方是丁字路口,有队伍横过街道,他们得停下。

    果不其然,前方传来马蹄声,以及喝骂声,那是开路骑兵在清路。

    不一会,前方又有马蹄声大作,听起来,是不少人策马疾驰而过。

    建康城里,无论宗室贵胄、世家大族还是官宦人家子弟,出行都以牛车代步,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