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一章 商量商量(第1/5页)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忆过去的那些岁月,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印记。
    六十年代人提倡“勤俭”
    七十年代人号召“奋斗”
    八十年代人,“乐观”c“自信”开始树立起来。
    九十年代人,欣赏的是“个性张扬”与“自我实现”。
    零零年代人,主张的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想来如果能用某个词来形容不同年代的人。
    绝大多数人的心里,就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时代迅速变迁,生活日新月异,也在成长的孩子与父母间拉开了一条以代际为准的分界线,为上下两代人的相互理解造成了障碍。
    甚至这种格格不入是覆盖到生活全方面的。
    从衣食住行,表达方式,生活习惯,到时间观念,全都囊括其中。
    这样一来,社会上也就冒出了一个新词儿,叫做“代沟”。
    代沟到底是什么?
    代沟本质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因为“这世界变化快”,上下两代人所产生的认知不同,价值观的偏差。
    但偏偏许多人却不太重视这一点,只把注意力放在“我的世界你不懂”的结果上了。
    于是乎,父母和孩子之间,越发因为缺乏换位思考而矛盾丛生。
    两代人的“家庭战争”也一日比一日更普遍c更频繁,更激烈。
    甚至远胜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
    其实像边家老两口和儿子边建军之间的家庭矛盾,已经算是好的了。
    因为他们毕竟是普通百姓人家,社会重大变化引发的后果,往往最后才传导在他们的身上。
    重大分歧只是纠结于儿子的终身大事上,生活其他方面,暂时还没有什么不协调的。
    反过来,要是再去看看那些社会阶层更高一些的家庭,对国家反向和社会氛围敏感的家庭。
    尤其是父母因为公务,不得不长时间远离自己的孩子,对子女疏于照管的家庭。
    这方面的情况,那才是最严重的呢。
    像霍欣的家庭就是个尤为典型例子。
    霍欣的父亲霍延平,十六年前离开京城,远赴欧洲常驻的时候,霍欣才仅仅五岁。
    然而就在霍欣刚考上中学的时候,她的母亲也因为霍延平工作太忙,需要人照顾,去欧洲陪同。
    这一下子,等于是霍欣在青春期,心理最敏感,情感最复杂的时期。
    彻底离开了父母,被动的成为了一个留守儿童。
    而后十年多的时间里,她与自己的父母就一直是这样远隔重洋的生活着。
    除了每年一次,也许两年一次的探亲假,父母会回国看看她之外。
    可以说,她和自己的爸妈就再没什么机会见面了。
    甚至平日里,就连打电话的机会都很少。
    因为这年头的国际长途太贵了,而且不是一般电话能接通的,那得专门到电报大楼去才行。
    所以霍欣对自己父母在国外情况的了解,其实都是由姨妈黄新华转述的。
    那可想而知,长此以往这样下来,这样的家庭关系会变得有多么生疏,多么脆弱。
    虽然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会是骨肉团圆,相亲相爱的场面。
    无论是谁,在对外表达的时候,都会把对方当成是自己的骄傲,引以为荣。
    甚至霍欣因为有着这样的父母,在国内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无论是姨妈c姨父c老师都刻意关照她,无论大院的孩子c学校里的同学都羡慕她。
    多年来,她穿的c用的c吃的c喝的,都是最好的。
    想要什么东西,几乎就没有得不到的时候。
    但实际上,霍欣和她的父母,作为至亲,心灵上却距离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