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章 金光大道(第2/4页)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么信佛教外宾不与其握手,须双掌合十。
    还有基督教外宾忌讳“十三”号。
    阿尔巴尼亚外宾点头表示否定,摇头表示肯定等等
    这些统统都让久与外界隔绝c缺乏见识的年轻人听得惊奇万分。
    偏偏与之相比,宁卫民的个人感受也差不多。
    因为初来乍到的他,如果不是亲身体会,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这个年代无法尽数的国营旅馆特色,究竟有多么的匪夷所思。
    比如说,重文门旅馆的每层楼都是一个模样的。
    除了房号,根本没有
    明显的区别标志物。
    每条走廊上对等均匀地对列着无数的房间,犹如一所中学的教学楼或是井然有序的兵营。
    顾客只要忘记或是记错了房号,弄不好就得出“事故”。
    虽然不至于像电影《虎口脱险》里的桥段那么夸张。
    也难免会引发吱哇乱叫的慌乱和连声致歉的尴尬。
    可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人愿意关注或是改变的,连提都没人提过。
    不但任其长期存在着,反而乐于当成笑料闲谈。
    再比如,重文门旅馆还会以大多数国人睡眠习惯来强行规范所有客人起居。
    一到晚上九点,就默认为就寝准备时间。
    餐厅打烊,锅炉房停止供应灌暖壶的热水。
    还会由职工去一一关闭不必要的灯光。
    弄得每个楼层的走廊都黯然无光,凄凉冷清。
    甚至连这里夸耀的硬件,在设计上也有问题。
    说是配套齐全的单间客房,却根本没有规划出独立的洗手间。
    公共厕所被设计在楼道的尽头,沐浴则在另一头。
    房c卫c浴是彻底分离的,生活上极不方便。
    至于服务态度,就更是说一套做一套了。
    虽然各部门职工常常要花费时间,参与各种大会小会,组织学习,听领导讲话。
    可实际上,“优质服务”的口号从没落到实处,都停留在了口头上。
    像拿前台的接待工作来说。
    米晓冉带着宁卫民给顾客办入住手续。
    根本无需殷勤,也没有微笑服务的必要。
    任你火急火燎想去赶火车,或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待办,也得老老实实等着。
    服务员非将所有的用具都请点了一遍,连电视c电灯都得打开看看,才会允许客人离去。
    客人还千万不能催,一催促更显得你心里有鬼。
    服务员非得拖拖拉拉多耗你十分钟才算完。
    更有甚之,许多职工连吵架都肆无忌惮,根本不在乎影响到客人的休息。
    以至于频频发生睡梦中被客人被服务员吵醒,开门出来反而要给两个服务员劝架说合的情况。
    当然,话说回来,这不怪别的,全是当年出行条件有限所决定的。
    关键还是在于这个年代,出门在外的人太难了。
    不但火车票难买,列车超员严重。
    往往因为人生地不熟,旅客到了目的地,也很难找到条件合适的旅馆。
    有时候赶上“外地旅客接待处”太忙,根本没法及时介绍旅馆。
    任你什么身份,恐怕也得先安排你去睡一天大通铺再说。
    因此对于一路鞍马劳顿的大多数旅客来说。
    能不耽误工夫,不多走冤枉路,就找到这么舒服的地方休息,就已经欣喜无限,感谢苍天了。
    如果真有谁还敢挑剔?1978年,我国的入境游客数量达到了一百八十多万。
    这超过了前二十年我国接待外国游客数的总和。
    1979年,外宾数量更激增到了四百二十多万。
    而这一年,京城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