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二七 两千名家丁?!(第2/3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已经相当不错了,要知道当初郑家接受招安,大头领郑芝龙虽然得了个“五虎游击将军”的称号,实际上却无固定品级,纯粹是生造一个名号拿来骗海盗罢了。但对于短毛他们却没敢这么做,通过先前几次接触他们已经知道这伙人个个识文断字,精明得很,绝对不好骗。所以许出来的官位职司都是实际存在,尤其是武职官——文职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吏部那边没实缺就不好安排。但武官编制却是经常变化的,尤其大明这两年在军事上面屡屡吃败仗,导致武职官空缺出来一大堆,兵部封起武官来就不像吏部那样缩手缩脚,反而大方得很。

    只是因为短毛先前一眼看穿了朝廷分化瓦解的意图,连翰林,盐政这些或清贵显赫,或油水十足的一等优缺都毫不犹豫拒绝掉,钱谦益他们对于武官的行情自然更不看好——兵部那帮老爷封官大方,位置可也选的够直接:不是陕北就是辽东,要不就是现在正乱成一团的山东地区,这借刀杀人意图表现得太明显了,所以就连钱谦益也不好意思在谈判中多提起。

    却不料这伙短毛脑子里想的果然与正常人截然不同——他们大明方面都不好意思提,短毛却主动问起山东情况。钱谦益自然是乐得奉陪,特别是当短毛方面露出口风,他们有意去已经沦陷的登州地区“探探路”时,钱大才子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

    ——山东地区之所以闹出兵变,主要原因当然是那些兵将久有叛心,不过明面上的导火索,乃是辽东督师孙承宗从这里抽调人马去支援北方大凌河防线。而之后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应对又极其拙劣:先是用错了人,派去平叛的几个将军反而与乱军合流。随即又屡屡判断失误,错失数次平叛良机,这才导致事情闹到不可开交——而这两位大员却都和东林党有着密切关系的。

    大明朝廷里的任何事情,最后肯定都会涉及到派系问题。眼下朝廷里和东林有关的大臣们都在为此焦头烂额,要想办法保住整个派系。可他们东林的最大短板恰恰就在军事方面,清流舆论再怎么犀利,光靠嘴皮子也对付不了叛军啊。

    所以一听到短毛有出兵山东的意图,钱谦益立刻仔细询问。他现在也有点摸清了和短毛打交道的脉络,不玩什么欲擒故纵那套把戏了,有话直说反而更容易交流。他明确告诉阿德:你们想要其它地方的官儿,恐怕要花不少钱。惟有山东地区,只要能帮咱们东林解决那里的麻烦,不但一个大子儿不要,让东林倒贴钱都可以。

    而阿德这边也没客气,跟他讨价还价,把解席的官阶从原先从五品升到正五品,职司也从一个徒有虚名的卫镇抚转变为掌握实权的守备。据阿德说他本来还想直接要个正三品参将衔的,不过钱谦益死活不肯答应,说这个超过自己的权限了。但私下里他又告诉阿德,说我大明最重军功。你们如果真能平定山东兵乱,朝廷肯定还要论功行赏,到时候别说三品参将,二品总兵都是有可能的。

    阿德想想也有道理,就没再追求“一步到位”,马马虎虎先混个守备玩玩——于是解席就在连自己都不知情的形势下,稀里糊涂成了大明朝登州守备。只不过眼下登州是在叛将孔有德手里,需要新出炉的守备大人自己去把地盘抢回来之后,才好上任。

    “我,这算个什么事儿啊……”

    在听完阿德连说带笑的一番解释后,解席两眼发直:

    “我倒是不介意出去打仗,可是以明朝军官的身份……大明朝会给我配军队吗?”

    阿德笑了笑:

    “按理说是应该提供兵员的。不过明军惯例,武将总是带自家的亲信家丁上战场,那才是主要战斗力——唐队长,这次咱们打算派多少人去山东?”

    唐健想了想:

    “这次的作战规模比收复台湾更大,派遣的部队肯定也要多一些……第三营的步兵全部出战,再从一营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