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零一 大开眼界(中)(第2/3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爱立于文字,归结成册……那本盐业公司的帐簿现在还让毕景曾头痛着呢……呵呵。”

    见他接下来做了个请继续的手势,幕僚才又道:

    “要说这百万借款,比五十万多用在何处呢——还是在军港上。其实按照人家琼镇给的完整图样,军港所需,远不止于区区几座码头,兵营之类,这些只是最基本的东西,能够让军船舰队安置下来而已。可军船长年累月的在海上漂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港修整保养,若是在外杀伐征战,更是难保不会有所损伤……这些都要求在港口中能有修理的地方。一座带干船坞的修造厂必不可少。”

    说到这里,那位幕僚少不得又要费些功夫,向在座的各位大才解释一下何谓干船坞,以及军港中为啥少不了这玩意儿——大约是因为先前王璞才跟他科普过一遍,此刻说得倒还算简明扼要。

    不过,依然有人表示难以理解:

    “不就是一个能修船底的大坑么,多征些民夫去挖就是,哪儿就用得到十几万两银子了?”

    ——短毛的报价,一座干船坞就要十几万两银子,这让那些向来坐在斋中,对着纸面典籍谈论古今战事的幕僚先生们很不理解。但周延儒倒没说什么,毕竟作为帝国首辅,他对于战争的概念总比那些不出门秀才要精深一些。

    “此外,水师之中,尤重火器,船上装配的火炮,水手战兵所用的火铳,还有日常大量消耗的药子弹丸,这些都要求在港口有修理和补充的能力,故此设立军港,肯定还要求配备火药局,修械所,乃至于船帆被服,木匠铁工,伤病疗养之类附属机构都不可少……这些可全都是花钱的大头,再加上修船厂,五十万两的预算只少不多。”

    这一番话说出口,室内众人皆是面面相觑,过了好一阵子,方听周延儒淡然问道:

    “王介山把这些都砍了?”

    “是,他认为津门水师初创,还用不了那么多设施,先满足能停泊驻扎的基本需求即可。”

    “那如果今后水师有这些需要了,又该如何解决?如此因循守旧,岂不误国!”

    旁边立马有人跳出来嚷了一句,其实倒也不是针对王璞,只是官场习惯,碰到这么好的机会,不给对方扣一顶帽子实在不舒服。

    但王璞既然敢这么做,显然是早有成算,只听那位眼镜幕僚带着一种“早知如此”的语调含笑道:

    “关于这方面,王介山也考虑过了。将来倘若水师有这方面需求的话,只需就近前往山东,借用琼海军的港口设施即可——他们的威海卫军港倒是设施齐全,什么要求都能满足的。”

    这句话再次在屋子里引起一轮大眼瞪小眼,在座众人,包括周延儒在内,都觉得朝廷水师若是对短毛依赖到如此地步,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但想想看当前局面,就连水师本身都几乎是来源于短毛的赠送,那好像也没什么可矫情的。

    “话虽如此,短毛白送的五十万两就这么放弃了,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哪。”

    又有一幕僚这样叹息道,但眼镜先生再次摇头:

    “非也,这钱其实还是要朝廷自己出的。”

    “怎么会?短毛不是答应托底了么?”

    “短毛答应托底,是在港口收入还不上贷款的前提下。但实际上,自津门开埠后,进出货物增长极快。贸易公司为天津府承担了第一个月的贷款,但到第二个月就已经有利润分红可拿了。大约是三千多两的样子,所以第二期还贷的时候短毛只承担了一半。估计到下个月,就全部是从朝廷分红里头扣款了。这样算下来贸易公司其实只帮朝廷承担了一万多,剩下全都是用朝廷自己的银子在还钱。短毛依然可以赚到朝廷三十几万的利钱。”

    “天津刚开埠就这么能赚钱了?”

    周延儒两眼微眯,看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