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二八 新琼州(一)(第2/3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今的琼州府已经堪称是大明南方最为富庶,最为繁华,甚至最为奢侈的城市——没有之一。事实上不要说广州,福州,以及肇庆这些南国名城无法与之相比,就连那些从南都金陵,甚至是大明首都北京城来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与琼州府相比,大明治下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成了渣!

    别的不说,光是城市道路基本完成硬化或至少半硬化这一条,在如今这个时代就属于绝对的迹——除了得天独厚的古罗马人可以借助天然火山灰水泥做到这一点外。古代城市要想达成这个目的,就只能用大块石板铺筑或者是小鹅卵石慢慢镶嵌,无论哪一种都是极其费工费时,没有大量金钱和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而这种事情通常都与官府无关。修桥铺路么,自古以来都是所谓“善人”们的事情,没有他们的自愿捐助,官府才没那么多闲钱来干这种事情。

    但琼海军可从不这么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主持和领导城市建设,乃是一个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而且对于应该如何建设城市,他们的概念也非常清晰:行道树,公共厕所,经过规划的功能分区,当然还有配属了排水沟渠设施,四通八达的硬质路面……等等。所有这些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不需要任何考虑,自然而然便会照这个去做的基本原则。

    而做出来的效果,自然而然便会让那些明朝人大开眼界,觉得不可思议——历史上几百年的城市发展成果,在这里却一下子跳跃到了最为成熟的阶段,这怎能不让人感到震惊呢?

    庞雨当初在“十三太保镇琼州”时期,就曾经对琼州府的未来发展做过一个简略规划,但那只是一个很初步的构想,不久之后他本人就跑山东去了。真正将其完善和实现,还是后来经过了林汉龙,陈俊,付羽,应荣威等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胡雯和赵立德等前后几任主政者的大力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市民阶层”开始快速发展。其中一个例子,便是人力车的大量出现。

    ——缓步走出政府大院后门,迟正杰的手还没有完全举起来呢,便有一个身材高大的棒小伙子,拖着一辆干净整洁的二轮敞篷车出现在他的面前,咧嘴一笑,露出八颗标准白牙。

    “客人要去哪儿?坐俺的车保证最快最稳。”

    “哦?”

    迟正杰楞了一下,本来他并不打算坐人力车的,但这个小伙子的热情态度以及这辆干干净净的车子却引起了他的兴趣。小伙儿穿着长袖的白褂子,黑布肥筒裤,手腕脚腕部分都用细绳子扎住。腰间则是一条宽布腰带,愈发显得肩宽腰细。

    人透着精神,车子也被打理的极为精细:车上那些诸如铃铛之类的金属构件都被打磨的闪闪发光,而皮质座椅和油漆面则都擦得油光锃亮——这显然费了车主很多功夫。但由此带来的成果,便是原本并不属于“潜在客户”的迟正杰坐上了车。

    “鸿宾楼认识么?”

    “当然,那地方俺可熟悉,一天要跑好几趟呢。”

    “就去那儿,我不着急,不必跑太快。”

    迟正杰还是有点不太适应这种“人骑人”的旧社会交通方式,但那小伙儿却很轻松的哈哈一笑:

    “放心吧您呐,肯定误不了您的事儿。”

    一口北方口音让迟正杰颇为怀念——他就是北方人,而在海南这边很少能听到正宗北方话了。就算是他们所习惯的普通话,在这里也难免受到本地方言影响,变得有些娘娘腔。

    小伙子跑的不紧不慢,当他跑起来时迟正杰就不方便跟他说话了。但那小伙子却居然可以自己调节步伐幅度与呼吸吐气的节奏,依然保持着对话状态。

    “听您的口音,您是北方人嘛?”

    “是啊,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