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至孝千手千眼佛(第2/4页)  剩女爱情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善眼慈眉,慈母形象,关键是要有颗菩萨心。”

    林屹这句关键是要有菩萨心就如同醍醐灌顶,菩萨就是菩萨,外貌如何都不重要,只要有普度世人教化众生的菩萨心,便是一个该人人敬仰膜拜的圣贤。

    我默默站着双手合十,心里其实在这一刻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就是想顶礼膜拜一番,可自己又不懂该用什么动作,就只好想怎么做便怎么做,心之所想便付诸行动,比用什么大礼都要虔诚的多。

    从这里转身,我看到前檐二梢间内壁,皆塑有一尊坐佛,其中南壁为应身佛,北壁为报身佛,林屹在这时说到“南壁应身,北壁报身,这二佛与对面正壁佛坛主尊释迦牟尼佛相呼应,共同构成释迦牟尼‘三身佛’的布局”。

    “三身佛?有什么说法吗?”

    “这么说吧,三身其实是一个佛,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三身只是凝聚的佛法不同罢了”,林屹说完拉着我来到一个座下有孔雀的菩萨前“这是孔雀大明王,也就是佛母”。

    眼前的菩萨佛母大孔雀明王泥胎贴金彩绘,如来相,头螺发,顶有隆起的肉髻珠。额间白毫凸显。脖子有佛纹。袈裟通肩,衣口、袖口、下摆等处都绘有花边图案。孔雀明王一面双臂,手中无持物。右手高,手掌直立分开;左手低,掌心向上靠腹部示说法印。无冠,亦无璎珞耳珰臂钏等装饰。脸部、胸部、衣纹各处金光闪闪。佛母端坐莲花台,下面是孔雀。

    原来这就是孔雀大明王,这可是传承万世都不会让人遗忘的人物,只因她是佛母。

    但我对佛母真的是没多大的喜爱,佛祖和佛母都离我们太过遥远,就算后人顶礼膜拜还是让我生不出亲近喜爱的感觉。

    就是这彩色泥塑当真是塑得极为精巧。在孔雀大明王身后的墙壁上左右各依次从上到下塑有七排泥塑,这些泥塑形态不一,各有变化,又都栩栩如生,“孔雀大明王背后的泥塑讲述的是和佛母有关的佛教事迹,不过不结合典籍还真是看不懂讲了什么”。

    既然不懂,那就当好玩看看就行,我拉着林屹的手换地方,继续前行。

    到一个有着许多只手和许多只眼睛的佛前,林屹说到“这是水陆庵里的千手千眼佛,这佛可是咱们中原的佛”,林屹说到这里故意卖起了关子,我拉着他的手轻声说“有什么故事或者传说赶紧讲”。

    林屹笑一笑开口:“这是一位至善至孝的佛”。

    “传说中,唐朝有个妙善公主,她看破红尘,一心皈依佛门,便入了城南白雀寺削发为尼。这件事轰动了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沸沸扬扬无不议论此事,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把谁的嘴也封不住,更有那纨绔子弟、浪荡公子争相来到白雀寺,以参佛降香为名,都想一饱眼福,看看曾为金枝玉叶的妙善公主是个什么模样。后来,消息传到唐王耳朵里,可把皇帝老儿气了个半死,他立即传旨,命人带领八百宫廷侍卫,将白雀寺火化,务要斩草除根,不留一僧一尼。在一天夜里,一场大火惊醒了城南百姓,人们看到白雀寺化作一片火海,有人拿来钩镰水桶上前救火,被宫廷侍卫厉声喝止,大火直烧到天明,可怜五百僧人连同妙善公主一齐于寺庙内化为灰烬。

    这件事慢慢没人提起了,不料唐王却染上了一种怪疾,他浑身长满了五百个脓包。这脓包痛痒难熬,坐不成,睡不成,不抓痒得难受,抓破疼得钻心。御太医谁也不识何病,谁也没见过一个人生这么多脓包。眼见得唐王老儿龙体一天天消瘦,神志时时昏迷,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却又都束手无策。

    忽然有一天,一个道童来到宫中,口称能治万岁贵恙。道童来到唐王面前,唐王问他:‘你怎样为寡人治病?’道童道:‘万岁之疾,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