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第2/3页)  七十年代喜当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已经能把很多家务干得像模像样了。在后山村这种地方,五六岁的小姑娘踩着凳子给一家上工的大人做饭的事情,并不罕见。

    赵丽芳摸了摸她的脑袋,在小姑娘漂亮的凤眼注视下亲了亲她的额头。果然,那边殷小虎已经伸着胳膊叫了起来:“娘,娘!我也收拾!亲我,亲我!”

    才四岁多的小家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和姐姐争宠了。赵丽芳笑着,在蹦跳着的殷小虎额头上亲了一下,又把安静地坐在一边的殷小凤抱在怀里亲了一口,收获了殷小凤一个腼腆的笑。

    殷家是烈士军属,就算是不去上工,年底等着拿补助工分都可以。村里还有一家军属就是这么干的。

    不过殷青山素来是一个不喜欢占人便宜的性子,又闲不住,一直坚持上工,殷老太也跟着干活,赵丽芳自然也不能闲着。

    凭着补助工分和烈士津贴,一家六口人的衣食住行也都够了。但是殷老太曾经跟赵丽芳谈过心,意思就是说,还是要趁着他们老两口还能动弹,多干点活,多挣点工分,攒点家当,毕竟以后三个孩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赵丽芳并没有表示异议。她并不是一个怕吃苦的人——别人眼里她顺风顺水的人生,难道不是她一点点拼搏得来的吗?这世间的苦并不只有体力劳动。弹琴不辛苦?练舞不辛苦?练字不辛苦?背书刷题不辛苦?

    这三年她越辛苦,回头她提出离婚时越没有被人攻击的理由,被大反派憎恨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三年来,后山村大队所有社员都亲眼看着秀成媳妇从最开始的偷懒娇气,一变而成为勤劳吃苦的典型。提起秀成媳妇,谁不是竖起大拇指?

    现在殷青山受了伤,殷老太要照顾他,老两口请假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老两口在家带着三个孩子,赵丽芳去上工也放心了。

    赵丽芳收拾干净,脚步匆匆赶到大队部,正看见大队会计李红卫从办公室出来,拿着一根铁棍。这是要去大队部前面那棵大槐树下敲钟,宣布上工时间到了。

    等到社员们都来齐了,叼着长烟杆的队长李土根才开始排工。

    赵丽芳被分去和泥。

    后山村所在的红旗乡方圆数十里,土质特殊,适合制作水缸、水罐这些陶制品。周围数百里的供销社,都到红旗乡批发购买这些陶制品。这也是红旗乡的一大支柱产业,毕竟谁家不需要水缸、罐子、陶瓷大碗这些日常用品呢?

    后山村自己就有一个专门的生产小队,专门负责制作这些陶制品。能够独立制作陶制品的社员,每天只要完成足够数目的产品,就能拿到最高的工分。

    在赵丽芳看来,后山村的陶制品小队已经有点流水线的雏形了。和泥就是这个流水线中的重要一环,泥的好坏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负责和泥的人不仅不能怕累,而且还要有耐心。

    陶制品生产小队的工作场地在村北的后山,被社员们称为窑厂。山壁上挖了几个窑洞,就是他们的工作间。

    赵丽芳在窑厂领了木锹,跟着搭档开始挑水和泥,中午饭都是在窑厂吃的。和泥是个辛苦活,不偷懒地干一上午还是很累的。在粗面面条里偷偷滴了两滴灵水,赵丽芳吃完饭,才觉得精力恢复了许多。

    下午继续干活,一直到下工的钟声响起。

    回到家里,殷老太已经带着孩子们做好了晚饭,一家人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说说笑笑地吃饭。

    这样的日子和赵丽芳以前过的日子没有太大不同,以至于赵丽芳根本没想到,殷青山老两口提起的招赘竟然是认真的。

    没过几天,赵丽芳下工回家,就看见自家院子里有个男人在和煤。

    后山村家家户户都是烧煤的,不过不是用煤球,而是用湿煤。要把煤粉、黄土按照一定的比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